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就是指根据预测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外部预案和内部预案构成,相互独立又协调一致。对同一种生产事故后果预计,政府部门根据当地安全状况制定外部预案,生产经营单位负责制定内部预案。
1)预案的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要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就要求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分级编写。所谓分级,指系统总目标预案包含各子系统分目标预案,而子系统分目标的预案包含单元目标的预案,各层目标预案编写提纲一致,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又与上下层目标相互衔接。
一个地区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含该地区内涉及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害设施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应考虑地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其下一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接口(联络、信号、报警、协调等),起到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察、消防安全、公共安全、事故救援、卫生救护等协同控制突发事故的作用。地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下一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关系呈上层包含下层的结构。
大型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在本企业总体控制下编制,并将“各子单位不同目标、不同情况下的事故救援方法和程序”(子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汇编人册。
总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子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提纲一致,亦呈上层包含下层的结构。.
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成5个级别。上级预案的编写应建立在下级预案的基础上,整个预案的结构是金字塔结构。其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预案分级编写的结构形式
(1)Ⅰ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于某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厂界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
(2)Ⅱ级(县、市级)。所涉及的事故其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但可被该县(市、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力量所控制。
(3)Ⅲ级(市、地级)。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力量。
(4)Ⅳ级(省级)。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矿山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建立省级事故应急预案。它可能是一种规模较大的灾难事故,或是一种需要用事故发生地的城市或地区所没有的特殊技术和设备进行处理的特殊事故。这类意外事故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
(5)Ⅴ级(国家级)。对事故后果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应制定国家级应急预案。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可分为外部预案和内部预案,也就是欧洲共同体SEVESO指令中所指的企业内的应急预案(场内应急计划)和企业外的应急预案(场外应急计划)。
(1)外部预案。外部预案,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也就是Ⅱ、Ⅲ、Ⅳ、Ⅴ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这些预案对应相应的响应级别,当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时,对应的预案将被执行。地方政府对所辖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害设施者都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外部预案与内部预案相互补充,特别是内部应急救援能力不足的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更需要外部应急救助。
外部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①应急救援信息。在应急救援体系中,针对各类重大危险源建立了相应的专家组。专家组应对区域内潜在重大危险的评估、应急救援资源的配备、事态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应急力量的重新调整和部署、个人防护、公众疏散、抢险、监测、清消、现场恢复等行动提出决策性的建议。
②医疗救治。应与医疗救治组织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制定抢救措施,储备一定的医疗物资。
③抢险救援。外部预案应与公安消防队、专业抢险队、有关工程建筑公司组织的工程抢险队、军队防化兵和工程兵等建立联系方式并确定调度方案。
④监测。环保监测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军队防化侦察分队、气象部门等应对事故的危害区域、范围及危害性质、事故影响区域的空气、水事务、设备(施)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收集事故状态的气候条件、天气预报、水文和地理资料等。
⑤公众疏散和安置。根据现场指挥部发布的警报和防护措施,指导部分高层住宅居民实施隐蔽;引导必须撤离的居民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或安置区,组织好特殊人群的疏散安置工作;引导受污染的人员前往洗消去污点;维护安全区或安置区的秩序和治安。
⑥警戒与治安。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通道实行交通管制,阻止事故危害区外的公众进入;指挥、调度撤出危害区的人员和车辆顺利地通过通道,及时疏散交通阻塞;对重要目标实施保护,维护社会治安。
⑦洗消去污。开设洗消点(站),对受污染的人员或设备、器材等进行消毒;组织地面洗消队实施地面消毒,开辟通道或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消毒;组成喷雾分队,降低事故区域有毒有害的空气浓度,减少扩散范围。
⑧后勤保障。计划部门,交通部门,电力、通讯、市政、民政部门,物资供应等部门应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物资以及生活、医药等后勤保障。
⑨信息发布。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有关保护措施的紧急公告等。
⑩其他。包括参加现场救援的志愿者的协调和指挥,收集同类事故,救援训练和演习,检查和评价预案落实状况,检查本地区外部预案与内部预案的接口,调整外部预案等。
(2)内部预案。内部预案由生产经营单位制定,主要依据或参照相关导则进行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的隔离;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应急救援保障;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附件等。
内部预案包含总体预案和各危险单元预案。通常应包含:针对重大危险源的预案;针对关键生产装置、重点生产部位的预案;针对不同事故类型的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