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要加强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以下简称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能力,就要在充分发挥现有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区域应急救援队和大、中企业应急救援队建设,形成结构合理、上下贯通、纵横衔接、互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就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逐步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科学决策能力;就要进一步抓好基地、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应急装备建设的投入,配强配齐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器材,确保关键时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响;就要加强应急培训教育,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搞好演练,不断增强事故防范和应对能力。
一、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应急救援是防范事故灾难,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一环,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地位重要,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二五”规划》(安监总应急〔2011〕186号)规定:“到2015年,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能力全面加强,适应有效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需要,并为其他灾害的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在机构、机制建设方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重点县以及高危行业(领域)大中型企业应急管理机构,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等等这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和生命财产安全,把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付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作为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一个重要方面和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并且与当前形势及实际工作有着紧密而必然的联系。
第一,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提高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应急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作为突发事件管理的必要支撑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事故抢险救灾、排除重大隐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迫切要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与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共同构成了安全监管四大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果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滞后,整个安全监管体系就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时期,事故不仅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因此,加强安全生产救援体系建设,努力保障广大劳动者的生命权、财产权,健康权,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矿商贸企业发展迅猛,建设项目逐年增多,道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这些变化在推动城市现代化崛起的同时,也客观地增加了事故的发生频率。因此,建设运转协调、反映快捷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是加快城市建设进程的需求,也是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映能力的需求。
二、我市救援体系现状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应急预案、法制基础、应急体制和运行机制(简称一案三制);根据国家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安监部门负责事故应急管理的牵头协调工作和组织参与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
(一)我市预案建设现状
2009年-2013年,经市政府同意,分别印发了《***市烟花爆竹事故灾难部门应急救援预案》和《***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部门应急救援预案》(部门预案)、《***市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9年,政府专项预案)、《***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10年,政府专项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13年)。
(二)目前我市救援体制现状
1、***市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处(加挂***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牌子)
根据市编制办公室****年的批文,在***市安全监管局正式设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处(加挂***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牌子),核定**名行政编。
2、区、县(市)安监部门救援机构
目前,区、县(市)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普遍对应急救援工作和体系建设不够重视,工作上只是应付,部分区、县(市)安监局未将应急救援职责落实到位,认为应急救援工作不是安监部门的事,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3、救援队伍
①****消防支队
2009年,全省统一在消防队加挂了应急救援队的牌子,按照新修改的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消防队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②(略)
(三)近年来救援演练工作进展
从2011年以来,我市利用“安全生产月”活动契机,科学调度,周密部署,做到了早谋划、早安排,基本上改变了原来每年只有2-3次应急演练的局面,明确了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活动工作的主管领导、组成人员和办事机构,指定由市安监局应急办具体负责应急预案演练工作,近几年基本上做到了演练周中天天有演练,安全生产月前后经常有演练,基本上形成了区县市、市直部门、各行业积极参与的局面。

三、目前救援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急救援管理机构不适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迄今为止,专门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比较少,未成立统一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未建立专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预测预警系统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平台。这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实际不相适应。
2、应急救援机制尚不健全。事故预警、报警、事故响应和伤员救治机制尚未形成,有可能造成一些事故报告不及时、采取救援措施不及时、伤员救治不及时。  
3、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许多行业还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制还不完善,不够专业且力量分散,步调不协调。
4、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许多企业未建立起适应本单位实际、处置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部门、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缺乏衔接;预案修订、评审、备案、演练制度不健全,千篇一律,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欠缺。如缺乏应有的事故应急救援通讯设备、防毒用品等专业救援设备设施。
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完整的生产经营单位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包含生产经营单位的坐标、基本情况、主要产品、厂区及周边布局等应用服务的应用平台,以满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各部门信息共享的需要。
2、健全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实现部门信息集成。一是依托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整合利用安全生产通信信息系统和有关办公信息系统资源,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与市应急办及相关部门进行系统对接,实现各部门的信息集成、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从而加强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和监控;二是整合力量,成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完善应急管理专家组管理制度,为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设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心。
3、依托企业、社会,政府补贴,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的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要以企业、社会的现有的专业队伍为基础,安监部门申请政府给予适当补贴,补充装备、扩展技能、加强训练,达到“一专多能”,做到一方投资多方受益。在盘活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分布、危险源分部和交通地理条件,调整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的布局,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仅要考虑专业现场救援的工程抢险队伍,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建立有效的协调、指挥机制,将其他救援机构纳入安全生产救援体系,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达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整体功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最主要的一条必须理顺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和经费保障渠道。特别是人员工资、日常经费、装备费用,必须纳入同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4、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使演练常态化、习惯化。“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定期开展演练,不断提高救援的业务素质才是提高救援能力的根本。演练的目的一方面是检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对应急预案的缺陷进行诊断;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应急救援体系的反应能力、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应急演练的具体形式既可以是桌面演练,也可以是实战模拟演练。无论哪种形式,都可以分为单项演练、组合演练和全面演练。单项演练是为了发展和熟练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而进行的演练;组合演练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演练,其目的是要达到交流信息,加强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全面演练是应急体系内所有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组织或其中绝大多数组织参加的演练,主要目的是验证各应急救援组织执行任务的能力,检查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能否充分高效地调配和利用应急资源和应急力量。演练的目标应侧重在现实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缺陷(包括脆弱性)分析上,以便通过持续改进,提高应急能力。
5、加强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是提高应急救援业务队伍素质和提升公众预防突出事故的意识的有效手段。按照“平战结合”的方针,要在应急预案制订和修订的全过程以至完成后,不断加强应急法规政策和有关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教育。要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认真总结国内外应对突发事故的经验教训,定期对各级应急指挥人员、管理人员、现场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形成有足够数量、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沉着冷静、科学决策、措施果断的处置突发事故的指挥员。同时,加强对普通民众、在校学生的应急知识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教材,努力提高公众预防突发事故的意识和知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故的信心,并形成良好的公众监督机制。
五、实施步骤
调整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将我局应急救援的工作职能定位在:综合协调、指挥调度、指导帮助、应急培训。即:对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及时传达贯彻,对有关部门密切协调和配合,对内部相关处室有效地衔接;指导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遇到突发事件时有效地调度救援队伍和内部相关处室;对基层安监部门和各救护队进行检查指导,争取经费支持。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所需资金量大,建设工期长,要想在短时期内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做到一步到位、整齐划一显然是不可能也不符合现实的。应在保证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用2-3年的时间,逐步建成全市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具体可以分三步走:2013年,先采购和建设资金需求量不大的急需的项目和设备,用不太多的资金,初步建成具有基本功能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和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如,人员配备、计算机、无线通讯等可先行建设,而车辆定位系统、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系统等资金需求量大的设施设备可待以后有资金时再逐步投入;2014年,完善相关机制:建立内部联动机制,完善企业信息申报系统(增加电子地图,完整录入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如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相关信息和图片等),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救援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分批、逐步投入后续资金对尚未建立的项目和设备进行建设,对先期投入不足的项目和设备进行完善,最终目标是要建设成为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完善、反映灵敏、运转协调的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当地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整合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专业救援组织和力量,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实施应急联动。通过市应急办将110、119、120、122及矿山救护、水上救护、防化抢险、水电气抢险、护林防火等应急救援系统,纳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实现统一应急、联合行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进一步完善预案的编制、备案、演练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各相关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备案、演练管理工作,在2014年联合市应急办在全市开展应急预案的综合检查,凡是有预按的就要按照预案进行演练。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审定、管理应急预案。全面收集各有关部门的预案,建立协调机制;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17号令,开展预案的评审和备案工作,2014年年内三大高危行业的应急预案的网上备案率提升到100%,同时,全面开展八大行业的应急预案的网上备案工作;2015年全面提升八大行业的应急预案的网上备案率,争取网上备案率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