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发展
1.前言
我国自1956年试点,1958年开展带电作业以来,已有40多年历史,它为减少停电损失、降低线损、提高可靠性指标、开展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已成为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的、常规的检修和测试手段,而且有待发展成为预知维修和状态检修的主要手段。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我们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也应找出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安全技术方面,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开拓带电作业的新前景。
2.正确评估我国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成果。
2.1带电作业技术与方法、操作工器具及安全测试工器具已逐步完善。
近10年来(1990-2000),我国带电作业技术与方法、工器具及安全测试工器具已逐步完善,处于“完善-巩固”时期,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应是再发展、再巩固的起点。
据1997年8月汇编资料,带电作业技术与方法工共87项。涉及带电作业更换杆塔、更换导地线、带电跨越架线施工等难度较高的大型项目;带电更换绝缘子(串)、修补导线、检查更换金具、元件等常规项目(有的涉及大跨越);水冲洗、压接管探伤、变电站消缺等项目。而带电作业工器具、安全及测试工器具94项中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有的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330~550KV线路的有关项目达21项。
2.2 主要城市逐步恢复和发展了配电带电作业
近10年来我国主要城市(含少数县级市)逐步恢复和发展了配电带电作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供电可靠率已成为我国供电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文革后暂停整顿的配电带电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吸收了过去的历史教训,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技术进步,采用高架绝缘斗臂车、采用严密遮蔽带电体,再加上培训持证上岗的规定,已基本杜绝了事故,我们称之为“以高架车为主要工具的新型配电带电作业”。
2.3 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我国40多年来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完善,是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对带电作业的执着追求,是生产部门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紧密协作和通力配合、虚心学习国外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活动而取得的。
现今我国带电作业开展项目之多,推广范围之广,作业难度之大,方法之灵活,工具之多样,确已跨进了世界之前列。我们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与发展国家优势互补的中国新型的带电作业”。
3 带电作业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带电作业安全技术问题是与发展阶段的历史时期紧密相关的,以下所分“时期”只是供研讨方便的一个大致分法。
3.1带电作业“兴起-发展”时期
我国带电作业的“兴起-发展”时期可追溯到1956~1965年(1954年鞍山电业局率先探索带电作业,到1956年已用于生产实际),这12年我国带电作业是从无到有、从配电到输电、从常规作业到特殊作业,发展迅速、领导重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应承认这一时期制作工具的材质落后(如初期绝缘杆用桦木)工具笨重(如多用铁卡具),技术性能差(如屏蔽服起初仅由几条铜带编成),规章制度尚不完善等。
3.2带电作业的“发展---曲折”时期
我国带电作业的“发展---曲折”时期,大致在1966~1980年。此期间虽有轰轰烈烈的高潮,却因破除规章的抬头,当时发生了不少人身、设备事故,直到80年代中后期尚未能完全扭转局面。40多年来发生的作业事故,大部分出现在这一时期。据对102例事故的调查统计,发生事故原因如表1。
从表1可见:事故原因75%属于组织措施问题,25%是技术措施问题。97%的事故在于违反规程,剩下的3%的事故虽是气候原因也与规程有关(安规规定即使远方雷雨也应停止工作)。
3.3带电作业的“整顿---基本完善”时期大致在1981~1989年,此期间全国各网、省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成立了“带电作业工作网”。1988年成立了“全国带电作业协调领导小组”、“中国带电作业技术中心”,并加强培训,80年代末期东北首先恢复了“以高架车为主要工具的配电带电作业”,并保证了安全。
3.4带电作业的“完善---巩固”时期,大致是近10年来的事,前电力部于1991年后相继颁发了DL409-91《电也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操作导则》、《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加上网、省局及工厂科研项目的落实和鉴定,以及不断参加国际有关学术活动和引进合资项目,使我国带电作业安全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中如在ESMO-90国际会议上表演展示了我国500KV工具及TC-78会议上发表屏蔽服等三篇论文,以及90年代防潮绝缘杆、绝缘绳等多项产品通过部级鉴定用于生产,说明我国带电作业技术在发展巩固中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其项目之多则有所超越。
4、完善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思考
上述“完善---巩固”时期,说的是方向和完善尚须巩固,事物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尤其是今日的高科技社会,远非昔日可比,故要做的工作多,安全技术完善化方面是整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题实质是人和工具问题的研究。
4.1关于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探讨
1977年电科院就提出了用“统计法”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意见,并提出了危险率考核指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带电专委会1996年曾对此问题进行过讨论,基本取得共识。危险率R是指带电作业间隙在发生一次操作过电压时,该间隙发生放电的概率,例如R=10-5
意味着十万分之一的放电可能性。经计算和实验所得:带电作业时R在10-5~10-7之间,由此推算的事故率,理论上属于极小概率事件(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事件),遵守规程是完全能够保证安全的,决不应有“惶恐”心理。
4.2绝缘工具的材质有待完善
表1中的事故次数有22.545%属于工具问题。而工具问题又涉及保管、使用和材质本身问题,尤其是绝缘材料的造型和质量问题,如330KV及以上测杆和操作杆前方必须严格把关,如西北电管局就曾根据实验判定引进美国一批绝缘管材耐压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