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辨别电气危险源的方法,及时识别电气触电危险源,可避免触电故事的发生,触电事故依照其作用方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类型,针对电气危险源的正确防护方法总结。
电气触电危险源识别与防护方法
工业上的许多伤亡事故是由于对电的职业暴露引起的,人体作为电的良导体,如果成为电路的一部分,电流将在其中通过,造成对人体的伤害。这常是与较差绝缘的带电设备接触的结果。
触电事故依照其作用方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类型,人遭电击后会引起胸肌收缩、神经中枢麻痹、心跳暂停、出血等症状。人体遭受数十毫安工频电流电击时,时间稍长即会致命。
电击是全身伤害,但一般不在身体表面留下大面积明显伤痕。电伤是电能转变为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如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引起细胞组织的损害或烧伤;供能电路的合闸或短路产生的电弧可造成人体的深度灼伤;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机械能,会在人体留下电印记、皮肤金属化和机械损伤等。
电伤多属局部性伤害,在人体表面留有明显伤痕。低压电气系统的触电事故大多数是电击造成的,电击按触电成因有单线电击、双线电击、跨步电压电击三种形式。工厂低压动力电路是380V交流电压,通常是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网,每相对地电压220V。
当人体接触到三个相线的任何一相时,人体即承受了220V的单相电压。所以单线电击是指人立于地面,手或其他部位触及带电导体造成的电击。
这种触电事故危险性较大,易造成死亡。双线电击是指人体不同部位同时触及三相电网中任意电击按照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状况,还可以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种类型。
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人体触及带电体造成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和线路发生故障时,人体触及正常时不带电而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造成的电击。
在大多数有关电的工业事故中,电流都是从手经靠近心脏处流向脚。人体内部的电阻较小,而干燥皮肤的电阻却较大。但皮肤在比较低的电压下,就能被加热并发生热降解,皮肤的电阻会随之下降。上述身体条件决定了触电电流易从身体流过,造成伤害。
如果对电能可能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控制和管理不当,防护措施不力,在电能的传递和转换过程中,将可能发生异常情况,造成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危害大,危险难于直观识别,并且涉及领域广,防护研究的综合性强,但大量的电气事故都具有重复性和频发性。
电气事故的预防,从技术上,要进一步完善电气安全技术,研究电气事故的机理及其对策,开发电气安全领域的新技术等;从管理上,要健全和完善各种电气安全组织管理措施。实践表明,只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和合理的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预防电气事故。
对一般工业企业,重点考虑触电、雷电、静电、电气火灾爆炸和电磁辐射等电气危险。本文主要结合各种电气安全标准、法规、规程及电气安全技术,用经验分析法对一般工业企业的触电、雷电、静电、电气火灾爆炸等危险进行辨识。
电气安全管理的内容很多,一般来说,进行危险源辨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⑴ 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必要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促进生产的有效手段。主要有:a. 是否建立、健全了电气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b.是否按照规章制度运行;c. 电气安全管理中是否有完整、规范的记录档案。
⑵ 操作人员的素质情况。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安全。主要从技术水平、安全意识、遵守电气安全相关标准及法规的状况、培训考核情况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⑶ 电气安全检查情况。可参考以下几点,衡量一个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检查的执行状况:a. 电气安全检查的内容是否全面、合理。b. 是否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c. 电气安全检查的记录是否完整。d. 对危险隐患的整改是否及时、合格。
以下主要从电气安全技术方面,分析直接接触电击危险、间接接触电击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和雷电危险防护的控制点,从而辨识出一般工业企业的电气危险源。
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绝缘、屏护和间距(见表1) 。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故障状态下的电击,基本防护措施主要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结、安全特低电压和漏电保护等。
1、降低接触电压的防护方法(见表2)。
2、限制流过人体的电流的防护方法
注[1] :特别危险环境指特别潮湿场所、腐蚀性场所及具有两种和两种以上有较大危险场所特征的场所(例如,有导电性地板的潮湿场所、有导电性粉尘的高温场所等)。很多工厂的车间,包括铸造车间、酸洗车间、电镀车间、电解车间、漂染车间、化工厂的大多数车间、发电厂的所有车间、室外电气装置设置区域、电缆沟等,都属于特别危险场所。
有较大危险的场所指潮湿场所、高温场所、导电粉尘场所、导电场所及有可能同时触及电气设备外壳和接地设备的场所。例如:机械工厂的金工车间和锻工车间、冶金厂的压延车间、拉丝车间、电炉电极车间、碳刷车间、煤粉车间、水泵房、空气压缩站、产品库、车库等。
电气隔离防护的主要要求是被隔离设备或电路必须由隔离的电源供电。
采用Ⅱ类电气设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方法和采用非导电环境(在该环境中人所能够触及到的物体都具有较高的对地绝缘水平)的方法,都是在电气设备基本绝缘失效时,仍能防止人体通过危险电流。但前者从电气设备本身着手,后者从使用环境着手(见表3)。
3、限制接触时间的防护方法
通过限制接触时间来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实际上是通过安全装置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启动速断功能实现的。
用电安全装置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安全联锁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等。
对安全装置进行危险辨识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是否选用合格的安全装置;安全装置与被保护设备的匹配程度;有无定期检修维护;安全装置的正确动作率是否与被保护线路匹配。
雷电危险防护及危险源辨识
雷电伤害是由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的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而引起。
当房屋、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遭到雷击时,将产生瞬间高电压和强大电流。在其波及的范围内,会毁坏设施及设备、使人体遭电击、发生事故停电甚至引发火灾爆炸。
对雷电伤害的防护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防雷分类,采用相应的防雷装置。
常用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等。对雷电危害的辨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 雷暴日——工业企业所处地区
的雷暴日数。雷暴日是用于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和避雷装置保护范围的参数之一。
② 防雷建(构)筑物:工业企业范围内的高大建(构)筑物的几何尺寸(高度等)和电气设备(架空线路、变压器等)。
③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和避雷器)。对防雷装置的检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a. 防雷装置是否完好、齐全。b. 避雷针(线、网、带)、避雷器是否定期检测,并做记录。c. 防雷接地装置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d. 防雷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安全要求(≤10Ω),是否按期检查和检测;检测单位是否具备相关资质。
静电危害防护及危险源辨识
静电是在宏观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相对静止的正电和负电。静电电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火花放电。静电火花可以引燃易燃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降低产品质量;引起计算机、电子控制设备、通讯设备等电子元器件的损坏或误动作。静电的消失有中和和泄漏两种方式。静电防护主要包括对环境危险程度的控制、工艺控制、接地和屏蔽。对静电危害的辨识,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 操作介质——工业生产中的操作介质的静电危险性大小。
② 防护措施——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火灾爆炸的防护。当然,一些防护措施对于防止静电电击和消除影响生产的危害也同样是有效的。
主要检查项目:
a.防静电接地是否完好、齐全,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b.防静电跨接是否正确、齐全、完好。
c.易产生静电的物质的流速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d.工作人员是否穿着防静电工作服。
e.是否采用了其它防静电措施(如使用抗静电剂、静电消除器、铺设防静电地板)。
电气火灾爆炸危险的防护及危险源辨识(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