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香云纱


香云纱在顺德,乃至广东甚至国内外都很名气,这是顺德响当当的特产。

香云纱俗称茛绸、云纱。是一种用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含矿物质的河涌塘泥覆盖,经过太阳暴晒加工而成的纱绸制品。目前香云纱以顺德出产为主。香云纱染整技艺是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香云纱是一种纱绸制品,穿起来还会发出沙沙的响声,故称为响云纱,后音变为香云纱。它实际上是薯蓣科的薯莨汁液泡过的小提花绸,和广东顺德、南海、三水、佛山等地特有没有被污染过的河泥(俗称“过河泥”)发生化学作用的产物。薯莨汁液主要成份为易于氧化变性产生凝固作用的多酚和鞣质,和“过河泥”的高价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黑色沉淀物,凝结在制作绸缎的表面。香云纱正面黑色,反面黄褐色。

过去有一个传统习俗,富人买回香云纱服饰先给佣人穿,穿一段时间自己才穿。这是缘于香云纱本身的材料和生产方法致使新的香云纱服装纤维比较粗,穿起来不舒服;而穿过一段时间的香云纱会变柔软。

民国时机器参与制作的香云纱叫电机纱,其价值和质地比传统香云纱要差。

香云纱的生产严重受限于原产地的特殊成分河泥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化学反应。1990年代一个来自日本的纺织业工程师曾到顺德学习香云纱生产技术企图移植,最后无果。

据资料记载,顺德在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生产出口香云纱。民国时期,经线组织为绞纱,俗称“白坯纱”的新产品在南海县生产出来,用这种改良的白坯纱结合香云纱生产技术制成的产品大受欢迎。

1922年至1925年间广东的丝绸业进入鼎盛时期。顺德地区有晒莨工场500多个,香云纱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地。香云纱制作的衣物质感好,夏天穿起来特别凉快,因此被1930年代当时的北京、上海的上流社会人士当作时尚服饰穿着。此外香云纱此时在海外华人圈子里也相当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顺德的伦教、容奇、勒流、陈村,南海的盐步、西樵以及佛山地区仍有出产香云纱制品。

香云纱招来“勒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最开始的香云纱并不是黑色的,甚至它的名字一开始都不叫香云纱。

香云纱,原名“响云纱”,是因为它穿起来凉爽、耐用、细腻,不用肥皂浆洗,晾起来很快就干爽,而且穿起来有轻微的响声而得名,后来大概是“好听”,才慢慢叫“香云纱”。

早期的香云纱产品,晒莨呈禇红色以后就是成品,因为颜色不是很好看,所以销路并不好。顺德是广东的丝绸生产基地,生丝产量占全省62%,所谓一船生丝一船银,有钱自然就有人惦记。

这不,果然有坏蛋给惦记上了。据考证,当时顺德一家晾晒香云纱的工场收到匪徒的勒索和恐吓信大为恐慌,钱不想给,货物也不想丢,于是为了避免损失和争取时间,就把香云纱就地埋在沟渠的污泥中借以躲避贼人。

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待事情解决以后,把香云纱取出,发现部分香云纱已经变成黑色,而且怎么洗也洗不掉。后来,经过反复研究,大家终于发现了香云纱变黑的秘密居然就是这些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淤泥。而这些染黑的香云纱因为乌黑光亮、耐洗耐磨,意外得到了市场的认同,销路一下子打开了,于是,黑色的香云纱一直流传至今。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香云纱之所以变黑,是因为香云纱本身的染料中含有丰富的“单宁”,而珠三角地区河涌泥土中的“铁”含量特别高,香云纱里的“单宁”与“铁”元素发生了化学反应,香云纱放淤泥里浸泡就变成了黑色。

一个偶然,让一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云纱不仅不简单,就连其历史背景惊呆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