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北斗戏


莆田北斗戏: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剧

北斗戏是福建省莆田提线木偶戏的传统剧目,演的是南斗北斗星君和临水夫人陈靖姑降魔伏妖,扫除种种邪煞以保护宋朝太子长大成人,继承帝位的故事。

和莆田另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剧目“目连戏”不同,北斗戏的故事题材似乎甚少见于其他剧种,更不属于中国戏曲中的传统剧目。它很可能是福建莆仙戏系统里的地方性民间戏剧。就莆仙戏来说,可分为以真人戏班所演出的“人戏”和以提线木偶演出的“偶戏”。但北斗戏都是以后者的提线木偶形式上演。

过去的北斗戏:经营轴线木偶的人,大多是农民,作为副业看待。因为过去演木偶戏,都是谢神酬愿时演唱的。如孩子们生病,为父母的就求神下愿,在孩子病愈后,演唱“北斗戏”,这种北斗戏,一是在孩子弥月、四个月、周岁或病愈后演唱,一是在结婚前一天演唱。

就是以提线木偶班来说,北斗戏井不是一个经常上演的项目,而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才会演出:小孩病后痊愈或婚礼举行之前。前者是为了还愿,后者主要是祈子,但往往也有在一般的酬神还愿情形下聘请戏班演出北斗戏。

因此,北斗戏传统上和宗教仪式关系密切,是整个酬神祭扫仪式的一个组成环节。这一个特定的表演场合和目的,直接决定了北斗戏的故事内容和表演形式,这点下面会详加讨论。在新加坡所看到的北斗戏,多是在庙前搭建一座傀儡戏棚演出。在聘请戏班演戏的同时,酬神主家也会请来专业道士在庙内主持一系列的祭祖仪式(但也有单演北斗戏而庙内无宗教仪式的例子)。往往戏棚上响起锣鼓的时候,庙内的道土也开始当天的酬神仪式;也就是说,台上的傀儡戏和庙里的祭祖仪式互相配合,同时进行。其实,在北斗戏的演出过程中,戏棚上的戏剧演出和庙内祭坛前的宗教仪式并不单只是双线式的同时并进,更是交叉式的交相渗透,互相转位——戏剧和仪式融为一体,不可分辨。

故事组成和场合需要:北斗戏的神话故事

北斗戏的故事以宋太宗祈求子嗣为开端。当太宗的请求感应上天,玉皇大帝派遣赤脚大仙下凡为太子,故事随即从凡尘的世界进人神话的领域。整个故事也围绕着拦截花果的“天河圣母”和“南斗北斗星君”以及“临水夫人陈靖姑”等生育保护神的一连串斗争而展开。

故事中天河圣母及其部下天狼天狗、流霞产厄、孤鸾寡兽和南斗北斗、陈靖姑、王杨二将、张仙之间的神魔对抗,也是一场为保护太子渡过多种不同危机关煞的斗争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北斗戏的情节骨干,就是皇太子在诸天神灵庇荫下渡过重重关煞,得以长大成人的一段生命历程。这个故事结构的意义,下面会再有讨论。如果说北斗戏的情节内容,是以祈子一关煞一过关(神妖斗争)一谢神为骨架的话,那么北斗戏的血和肉则是由几个不同但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组合而成。这些神话和传说,通过口传和书写的媒介,在福建一带广泛地流传,成为民间艺人创作北斗戏的主要素材。

在北斗戏里扶助救护太子的主要神灵是“南斗北斗”和“陈靖姑”。

北斗戏在结尾前说:“且喜太子登基,天下太平,就此行前叩谢诸位南北斗圣君。”可见南北斗星君就是皇太子主要酬谢的对象(在现实世界的还愿仪式里,南斗北斗星君的神位,也往往供奉在祭祖主坛的正中央,也是仪式中主家答谢的主要神灵)。南斗是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北斗就是位于天空的北边,“旋玑玉衡以齐七政”的北斗七星。至于拜斗以祈禳增寿的信仰,可以说是渊源自干宝《搜神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说法。

管辖至平原,见颜超貌主夭亡。颜父乃求辂延命。辂曰:“子归,觅清酒一检,鹿脯一斤,卯日,刈麦地南大桑树下,有二人围棋次,但酌酒置脯,饮尽更斟,以尽为度。若问汝,汝但拜之,勿言,必合有人救汝。”颜依言而往,果见二人围棋。颜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顾。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日:“何故在此?”颜惟拜之。南边坐者语日:“适来饮他酒脯,宁无情乎?”北坐者日:“文书已定。”南坐者日:“借文书看之。”见超寿止可十九岁。乃取笔挑上,语日:“救汝至九十年活。”颜拜而回。管语颜日:“大助子,且喜得增寿。北边坐人是北斗,南边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所以“南斗”和“北斗”就是掌管人间生死的神灵。所谓“凡人受路,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应该就是北斗戏情节的理念根源所在。

从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可以一窥古代拜斗祈禳的仪式和方法。在元剧《桃花女破法嫁周公》里,桃花女与周公斗法,教导彭大在三更拜祭北斗以延寿:

〔正旦云〕明日晚间正当北斗星官下降。你买七份儿香纸花果。明灯净水供养着。等到三更三点。那七位星官下降之时。受了你香纸花果明灯净水。再要一领净席。做一个席囤。你悄悄的躲在那里头。等星官每临去。你就跳出那席囤来。你休害怕。不拣那个星官。扯住一个。他问你要官呵。你便道我不要。他问你要禄呵。你便道我不要。他道你都不要。你可要什么。你便道我则要些寿岁。恁的呵。便好救你的性命不死了也。

拜斗祈禳的法术,又见于明代章回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孔明秋夜祭北斗”一回里,诸葛亮仰观天象,知自己“寿死不远”,所以祭斗祈寿:

是夜,孔明遂扶疾出帐,仰观天文,大慌失色,入帐乃与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维乃江日:“丞相何故出此言也?”孔明日:“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以变其色,足知吾命矣!”维日:“昔闻能禳者,惟丞相善为之,今何不祈禳也?”孔明日:“吾习此术年久,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兵七七四十九人,各执皂旗,身穿皂衣,环绕帐外,吾自于帐中祈禳北斗。七日内,如灯不灭,吾寿则增一纪矣;如主灯灭,吾必然死也。一应闲杂人等,休教放入。”

姜维得令,凡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时值八月半间,是夜银河耿耿,秋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中布七盏大灯,顺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于地上。孔明拜伏于地日:“亮生于乱世,隐于农迹,承先帝三顾之恩,托幼主孤身之重,因此尽竭犬马之劳,统领貔貅之众,六出祁山,誓以讨贼。不忆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以静夜,昭告于皇天后土、北极元辰:伏望天慈,俯垂鉴察!”

土星灯既然象征北斗士星,则祭七星灯,便是禳星法,在中国民间信仰上,成为坚定不移之习俗。

在中国民间信仰里南北斗星君的职分是管辖人间生死之事,这点是没有疑问的。值得留意的是南斗和北斗在北斗戏里的形象和性别问题。在北斗戏里南斗和北斗都是以女神的形象出现。若和《搜神记》及其他文学宗教典籍里所描述的北斗南斗形象比较,可看到在北斗戏里南斗和北斗已脱离传统传说中的男性官僚形象(“延寿司”),转化成两位救产扶胎、保赤佑童的女性神祗。

北斗戏中的南斗卫房圣母,“奉玉皇有旨管掌花果,结孕成胎,善恶无私,报应分明”。她坐镇南斗宫,主理“采办花果,注生送嗣”,差使林九娘将太子龙胎送往北斗宫注寿投胎。她又先后收服天河圣母、五路童子等妖魔,并亲自下凡化作云游道士,解救太子疾病啼哭的痛苦。北斗宫的北斗歌夫人,“掌握生死而(两)录”,并教导林九娘用绿豆饭和牛乳引开拦截龙胎的天狼天狗,帮助九娘渡过天河而令符皇后结胎成孕。因此在北斗戏里,南斗和北斗的职分除了传统的“注生注寿”外,更负责保护妇女生育,照顾婴儿的出生和孩童的成长。也就是说,南斗北斗在戏里被塑造成两名生育保护神。这种职分的重新赋予,形象的改变和性别的转移,都可以理解为北斗传说在一个特别演出场合和目的——生育助产、祈子互赤——需求下的故事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