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生桥传说:
古时候,扁鹊从鄚州(今任邱)来到了蓬山(今内邱)脚下,住在襄河北岸。出门就是襄水,河上没桥天天都要爬下爬上,翻过襄河。他是医生,上山采药,出门行医,来回走动又挺多,所以受尽了襄河的苦。
前来求扁鹊治病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从几千里之外赶来。人们看到他没日没夜地繁忙,不是上蓬山采药就是出去给人看病,终年辛辛苦苦,尤其看到他倍受过河之苦,非常不安。有一个人说:“我们应当为扁鹊神医架座桥,谁没有接受过他的恩德?”于是,东家一把米,西家一瓢面,南家一块石,北家一文钱,那可真是一呼百应,千家出力,万户出工,挥汗成雨,举袖遮天,不到两天便在襄河上架起了一座并行两人的小桥来,这便是最早的越桥。
扁鹊站在桥上,感慨万千,热泪纵横。尽管人们生活的那样贫苦,还要为我集财架桥,再想起前些日子焦子村(今神头村)的人们为自己上山采药开凿了山道,如何能不激动呢?为了回报人们的一片爱心,扁鹊暗下决心: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要遍学医治百病的方法;哪怕攀再险的峰,爬再陡的崖,也要采来百药治万民的疾病。从此扁鹊更加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越桥上。
后来,扁鹊治好晋国赵简子的病,赵简子把蓬山赐给了他。再后来,扁鹊又游历到虢国,治好了虢太子的尸蹶症,把虢太子从死里救活了,一时被传为天下奇谈。在齐国,扁鹊三见齐桓公指出他有病,且病在何处,不治将深。齐桓公骄横放纵,不讲道理,认为没病不让治,最终遗误了自己的性命,可笑之余更叫人佩服扁鹊医术。
扁鹊每次出游归来,都要把心得和收获整理记录下来。当时,他已经有了好几个徒弟,传授他们各科医术,让他们分头出去给人治病,完全都是为了减少病人前来治病的奔跑之苦。虽然这样,毕竟他的名声太大了,赶来看病的还是非常多,多的越桥实在有点过不下了,几乎要把越桥压塌。一来二去,扁鹊的名声惊动了上天,王母娘娘亲自下来验看,果然越桥上拥拥挤挤 ,只见扁鹊不厌其烦地把脉,针石刺穴,药剂熨治。王母娘娘见此便也化作一行乞病人昏倒在了越桥南头,扁鹊闻知马上派了徒弟子阳、子豹把“病人”小心翼翼地抬了进来,扁鹊亲自把脉诊治,说:“此人肠胃不裹五谷之食,昏饿之疾。”王母娘娘本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扁鹊一语言中。
扁鹊叫子阳端来一碗参汤,灌喂了“病人”。“病人”醒来,再馈其食,千谢而去。 王母娘娘这一试,确见扁鹊善心一片,名副其实。得人一食,馈人一桥,王母娘娘便把袍袖一甩,襄河上立即现出了一条彩虹,紧接着万千鸟鹊衔石云集而来,越积越多,都来筑桥。到第二天一早,鸟儿不见了,原来的越桥也不见了,一座巍然壮观,宽大坚固的雕栏汉白玉石拱桥飞架在了襄河之上,两头还有四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人们都说越桥是彩虹变的。从此,来求扁鹊治病的再多也不挤了,因为越桥很宽绰。
颜天翼举家义修扁鹊庙
来鹊山旅游观光的人,大多都到扁鹊大殿瞻仰朝拜。扁鹊大殿重檐飞翘,黄瓦朱墙,雕梁画栋,彩椽回廊,十分雄伟壮观。现存的扁鹊大殿建于元朝初年,经历了七百多年风风雨雨,仍是那么坚固雄伟。人们在朝拜敬仰神医扁鹊之余,无不对这座古建筑雄伟的气势交口称赞。那么,这座大殿是谁修建的呢?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了大元帝国。这位蒙古族出身的马上皇帝对汉文化情有独钟,特别是对中医中药更是推崇。他没登皇位之前,曾派人到扁鹊庙朝拜,朝拜的人回来告诉他,庙经兵荒战乱,早已被毁坏,只剩下残留的瓦砾了。忽必烈听了很不高兴,把重修扁鹊庙的事记在心上。他当了皇帝之后,就派一位大将率众重修扁鹊庙宇,但国朝刚建,国库空虚,没有建成。忽必烈在太医院里给颜天翼太医常说起修庙这件事。 颜天翼太医是元朝一代名医,内邱县人。他从小刻苦钻研扁鹊著的《八十一难经》,又跟忽必烈南征北战,治疗伤病员,立下了汗马功劳。忽必烈很器重他,封他为太医和将军,常常让他跟随左右,视为最亲近的臣子。颜天翼在军营里度过了大半辈子,一直为军中将士治病疗伤。作为一代名医,他多么想像扁鹊那样为天下老百姓治病啊!多么想把家乡的鹊王庙修好啊!于是就向忽必烈提出回故乡到蓬山扁鹊庙主持庙务。一边行医,一边修缮扁鹊庙。
忽必烈舍不得让颜天翼离开自己,可颜天翼执意要去。忽必烈见他决心已定,只好答应了。临走时,忽必烈对他说:“你年事已高,跟着我南征北战20多年,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每年收的香火钱,你先顾家中的生活,有富余的再来修庙。”
颜天翼领着夫人张氏,儿子伯禄伯祥,举家从北京来到鹊山。颜太医见到扁鹊庙群内荒草满地,瓦砾成堆,四方香客来为扁鹊朝拜,只能用几块砖头垒成个小庙烧化,真是心急如焚啊!
颜太医顾不得年老多病,带领一家老小铲除杂草,在庙内盖起三间草房,安顿了一家老小。本来忽必烈让颜太医就地征收钱财,召募民工修造庙的。可颜太医见到战后的当地百姓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位济世惜民的名医,哪忍心再去为老百姓增加负担啊!他决心用自己的医术挣钱来修庙。于是就带领儿子伯禄开始了游医生涯。颜太医是闻名全国的名医,儿子伯禄刚二十岁,从小跟父亲学得一手好医术。颜家父子在邢台、邯郸、大名、保定、河南安阳等地走州过县为人们治病,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挣钱为修庙筹备钱财。 张氏带着只有十几岁的伯祥主持庙务,积蓄修庙的钱。母子二人在庙周围开荒种地,过着清贫的生活。又把庙宇塌下来的砖石从土里挖出来,冲洗干净,垒成一垛一垛的,留作以后盖庙用。朝拜人交给的香火钱,张氏舍不得动用,全用罐儿盛起来珍藏好。一家人辛辛苦苦干了三年,积蓄了不少钱,于是就开始购砖瓦木料,准备召募些民工重盖庙宇。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颜太医年老体迈,加上连年奔波,在一次治病的路上,突然病倒。伯禄费尽了心血,也没治好父亲的病。颜太医临终时对伯禄说:“我死后,你们不要把我的死奏明皇上。咱们颜家啥时修好了庙,啥时再回朝复命,你们要继续修庙啊……”
张氏和两个儿子忍着悲痛将颜太医安葬在扁鹊墓旁边,他们想,颜太医生前十分敬仰神医扁鹊,死后也陪伴神医左右吧。 长子伯禄埋葬了父亲,擦干眼泪,背起父亲生前使用的药葫芦,又开始走府过县继续行医了。张氏带次子伯祥继续主持庙务,收敛香火钱,购买物料。张氏夜里陪伴伯祥攻读医术,让伯祥子承父业。
颜家母子三人默默无闻一干又是五年。于是就开始了修庙。颜家积蓄来的钱本来只够盖大殿用的,可颜氏一家的义举感动了鹊山人,更感动了前来朝拜的香客。鹊山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义务帮工。那些天南海北来的香客,也纷纷送来丰厚的香火钱。颜家母子终日奔忙,带领民工,请来工匠,修了大殿,修献殿,修了献殿,建山门,最后又筑起了汉白玉结构的回生桥,使扁鹊庙群建筑成为全国最大的扁鹊庙。 扁鹊庙群又一连盖了八年。扁鹊庙盖成了,年已七旬的张氏累死了。
伯禄、伯祥在原郡安葬了父母,又守孝三年,才回朝复命。忽必烈把伯禄留在身边作太医,封伯祥为嘉议大夫上都留守兼开平府尹。伯祥向忽必烈讲述了父母为修庙殉职的义举,忽必烈听了十分感动,立即命翰林院大学士、修国史的大臣王鄂撰写重修扁鹊庙的碑文,对颜氏一家义举进行勒石颂扬。
王鄂与颜天翼同朝为臣,这位元朝大文豪平时就特别敬佩颜天翼,如今,听了颜氏一家艰辛十余载义务修庙的壮举,感动得彻夜难眠,他思绪万千,连夜撰文。 这位老夫子写了华夏医祖扁鹊的丰功伟绩,又写了颜太医一家修庙的艰辛,妙语连珠,文如流水,洋洋千言,一气呵成。
王鄂写完放下笔,诵读数遍,碑文写的结构严谨,文字流畅通顺,无可挑剔。可总觉得心里有些话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他闷闷不乐地躺下闭目养神。猛然心灵一动,他想何不在碑文结尾处写诗一首,以加强碑文的感染力呢?
他翻身而起,奋笔疾书,一首激情昂扬的诗跃然纸上:
蓬山苍苍,襄水洋洋,彼有人焉非常,俨立祠于其旁。
厥出禁方,得之长桑,涤垢湔肠,病常愈于膏肓。 邦人不忘,祀事孔彰,披衮而裳,垂旒而王。
王鄂写了神医扁鹊,笔峰直转而下,又抒发了对颜天翼壮举的赞颂:
庙经兵荒,废为荆榛瓦砾之场,崇起有时,待我圣皇。
厥初颜君,宠命是将,志愿未毕,遽尔云亡。
继之有人,乃配阿张,二子皆贤,伯禄伯祥。
落成之日,归功庙堂,勒为丰碑,令闻戴扬。
王其有灵,降福穰穰,风雨和时,年迄用康。
跻斯民于仁寿之域,而衍圣祚于无疆。
王鄂连夜写好碑文,觉得把心里的话都吐出来了,可这种叙事加吟诗的写法,在碑文中是很少见的。这位文豪放心不下,天明就去请教宰相刘秉忠。 刘秉忠是邢州人,是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的老师。这位大学问家作为元朝宰相,重用了一批有学问的人,元朝的重要制度都是他组织制定施实的,是有名的贤相。
刘秉忠看完王鄂的碑文,连称“奇文!奇文!”并把这篇碑文,用楷书工工整整的书写一遍,为了不在家乡人面前显露自己显赫的官位,只署名为:“藏春居士刘秉忠书丹。”
这就是现存的元代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文的来历,这块石碑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透灵碑。
鹊山人把这块巨大的石碑立在回生桥北头西侧,又修建了一座精美的碑楼。 碑楼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拆了,他们推倒透灵碑,又要砸毁它。神头村的几名老人爬上透灵碑不让砸。这几位老人日夜看守,才使这块珍贵的石碑完好地保存下来。
至今,透灵碑仍立在回生桥北头西侧。
神医扁鹊的丰功伟绩传了一代又一代。
颜天翼举家义修扁鹊庙的事迹也传了一代又一代。
太子岩与扁鹊庙
在太行山南段的内丘县境内,有一座高耸而挺拔的山峰,叫太子岩。山下有一条九龙河。河北边,有一庙宇,这就是有名的“扁鹊庙”。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有意思的传说呢!
太子岩原来并不叫太子岩。叫鹊山,那是因为山顶上有一巨大的白色岩石,形状很象一只振翅欲飞的喜鹊。后来,鹊山脚下出了个神仙,姓帛,名图澄。此人信奉佛教,能背诵数万卷经文咒役鬼神。所以人们称他为“佛图澄”。有一天,佛图澄上得鹊山来,从地下挖出来一条死龙。他口中念念有词,含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向死龙喷去。不一会儿,那龙便活了,腾云驾雾,兴风作雨,向天上飞去。从那以后,人们就又把鹊山改名叫龙腾山了。现在山顶上还有龙兴寺之旧址。
那么,这座山什么时候开始叫太子岩呢?“扁鹊庙”又是什么时候修得呢?
据说在距今两千三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冀地渤海郡鄚城出了一个人,姓秦名越人,字扁鹊。他经过十年刻苦学习,又经名人指点,终于成了一个医术很高的医生,治好成千上万人的病。自从他把已患重病、五天不省人事的握有重权的晋国大夫赵简子治好后,名声大噪。赵简子为了感谢扁鹊,就把龙腾山下、中丘之地四万亩赐给了扁鹊(中丘,就是现在的内邱县一带)。从此,扁鹊就以此为居住地,采药行医,造福百家。有一次,扁鹊路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上阳城一带。当时那个地方有个不大的国家,名收虢国,人称西虢,虢国的国君年已六十开外,只有一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有一天早晨,太子患急病,连请医生都来不及就死了。国君气得昏昏沉沉,王后哭得死去活来。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准备办丧事吧!恰在这时,扁鹊路过宫门口,听说了这件事,就叫住了一个宫里管事的人,详细的问过太子的病状和暴死的过程后说:“我是扁鹊,请你转告国君和王后、不要悲伤我能使太子复活!”
虢君一听,既大为吃惊,又喜出望外,赶快出来亲自迎接扁鹊进宫。虢君说:“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但遗憾得是过去没有机会见您。今天先生不远千里光临敝国,我感到十分荣幸。如果能把太子救活,我就更感激不尽了……”话没说完,老泪纵横,浑身颤抖,悲伤不止。
扁鹊说:“国君不必过份悲痛。太子这病,俗称“假死”,医称“尸厥”。病人形态就和死了一样,其实并没有死。懂得其中道理的医生就可以救活他,不懂这个道理的人,就闹不清是怎么回事了。”说完,扁鹊走进内室,仔细察看了太子的气色神态,摸了摸脉。就取出砭针,在太子的太阳、少阳等经络穴位都扎上了针。不一会,太子便苏醒了。
扎完针,扁鹊又用艾炙,炙了几个穴位。太子便觉得浑身轻爽了许多,就坐了起来。扁鹊又开了方,煎了药,服侍太子用过。在扁鹊的精心治疗下,太子的病很快就全好了。从此,扁鹊能把死人救活的佳话就传遍了天下,人们都称之为“神医扁鹊”。
扁鹊走后不久,晋国出兵灭了虢国,虢太子虽得以幸免,没当俘虏,但走投无路便改名换装,逃了出来。想找扁鹊学医。
太子骑着马去找扁鹊,只知道扁鹊住在晋国的中丘一带,就一边打问,一边向前走去太子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这天来到一个小山坡下,头上烈日酷晒,嗓中渴得冒烟。人困马乏,实在走不动了,就下马来休息。朦胧中,听见马一声长嘶。太子翻身坐起,只见白马箭一样向前奔去,跑到一块石头旁,打着响鼻,使劲用前蹄刨地,太子强打精神走到那里,忽见一股清泉从马蹄下流出,太子十分高兴,俯下身去喝了个够。白马也饮了个痛快。从此,此泉冬夏不涸,人皆称之为“马刨泉”。没过多久,太子终于找到了扁鹊,向他说明来意。扁鹊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
扁鹊在中邱,一面向太子讲授医术,一面亲自带他上山、下河,认识和采摘各种药材。初时,太子学习倒也认真,采药也不怕困难,可是毕竟是个太子呀,时间一长,便觉得又苦又累。特别是上山采药,累不用说,还十分危险,有一次差一点儿把他掉下山去。太子害怕了、后悔了。终于趁扁鹊不备偷偷跑了出来。山路崎岖荆棘丛生。太子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等来到一座小山下,天已经黑了。太子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来休息。仰望满天星斗,他一会儿想起了过去当太子时的荣华富贵,一会儿想起了扁鹊把自己救活时的高兴心情。一合眼仿佛扁鹊在呕心沥血教自己学医,又仿佛见扁鹊在指责自己的软弱。太子胡思乱想,后悔莫及,感到对不起扁鹊,不由得大哭起来。后来,人们就叫这个小山为“忧心山”。
太子哭了一通,天已大黑,不好走了,怎么办呢?只好又走到一个较高的山上,找个山洞睡了下来——这就是今天的“夜歇岭”。太子含着悔恨的眼泪睡着了。梦中,他似乎觉得回到了扁鹊身边,终于学成了一个好医生;又觉得好象自己修成了仙体,能飞来飞去,为更多人治病……恍恍惚惚中,听见有人喊他。猛然醒来,果真是扁鹊带人打着火把灯笼来找他呢!他一头扑进扁鹊的怀中,大哭起来,扁鹊说:“知道错了改就行。要想干出点事业来,舒舒服服是不行的。”太子频频点头称是。从此,太子就更加刻苦地一边跟师父学习,一边帮助扁鹊给人治病,救过许许多多人的性命。龙腾山下,晋国内外,无人不感激扁鹊及其弟子的恩德。
后来,为了更好地学习总结医学经验,扁鹊到秦国取经去了。但哪知道,嫉贤妒能的秦国太医令李醯早就恨透了扁鹊,扁鹊刚到秦国不久,就被李醯派人害死了。 消息传来,太子和徒弟们以及晋国的老百姓都非常悲愤,商议结果,派人去到秦国,把扁鹊头偷回来,埋在扁鹊的封地—中丘的龙腾山下,九龙河旁。内邱县神头村的名字就是由此而得。为了永远纪念扁鹊,人们又在河畔修了一座庙宇,塑了扁鹊全身金像,朝夕供奉,四季香火不断,这就是有名的“扁鹊庙”。
扁鹊死后,太子和其他的徒弟继承师父的遗志,更加辛苦地为广大群众治病。有一次,为抢救一个病人,急需“五灵脂”。太子冒着危险,爬上龙腾山的悬崖绝壁,终于采下了这种药。但不幸在返回的路上,不小心踩脱了一块石头,掉下了山涯。人们不忍心说太子摔死了。于是就编了一个故事,说是太子不畏辛苦上山采药为人治病,感动了神明。南海观音菩萨度化了他,终于成了仙体,身轻如燕,能飞来飞去为更多的人治病,并把这龙腾山改名叫“太子岩”,以表示对太子的深切怀念。
盗神头传说
扁鹊遇害的消息传到了蓬山,那真象晴天响了个大呼雷,一下子就把人震蒙了!等大伙缓过劲来,一个个悲愤万分,大伙儿这个拿起锄头,那个掂起斧子,全都涌到扁鹊家门口,要扁鹊弟子们领着大伙,杀到秦国,给神医报仇!
虢太子熟读兵书,指挥过千军万马,他拦住了众乡亲,说道:“师傅遇害的详细情形我们还不知道,再说秦国远隔千里,险关要隘均有雄兵把守,我们这样冲出去,根本就到不了秦国,我们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众弟子和蓬山人觉得太子说得十分在理,于是就照着太子的话安排精选出十几名壮汉和扁鹊弟子们打扮成贩布的商人,昼夜兼程直奔秦国而去。
到了秦国才知道,秦武王已经将太医李醯碎尸万段,替扁鹊报了仇。太子一行见咸阳的百姓家家设坛祭奠,人人穿孝悼念师傅,全城军民处在一片悲痛之中,他们被秦人对师傅的一片深情所感动。
虢太子率众弟子及十名随来的勇士在迎宾馆和子仪、佚妹会合了。子仪、佚妹哭诉了师傅被害经过,还告诉大伙,秦武王正准备国礼安葬师傅,他们请求把师傅的遗体运回蓬山安葬,武王坚决不肯,现在派了重兵严密把守看护师傅遗体,生怕他们偷偷运回师傅遗体安葬。这下大伙儿也犯了难,蓬山的乡亲们还翘首以盼地等着他们把师傅遗体运回蓬山安葬呢!要是运不回神医遗体,又有何脸面去见蓬山的父老乡亲啊!去跟他们抢吧,肯定不是强秦的对手,跟他们求情讲理吧,谁都知道武王霸道啊!唉,这该怎么办呢?大伙儿心里都没底,议来议去也没议出个结果,车到山前必有路,看看明天怎么着吧!
第二天一早,虢太子他们就去请见秦武王。武王见了他们倒还挺客气,亲自领着他们去偏殿拜奠扁鹊。扁鹊被盛殓在一个巨大的红柏木棺材内,头戴金冠,身着龙袍,秦武王果然是打算以国礼厚葬。众弟子扶着棺材痛哭失声,秦武王和文武百官再三劝慰,虢太子趁机拭去泪水,向武王请求道:“感谢大王对师傅的厚爱,只是师傅生前曾经嘱咐过,百年之后要安葬蓬山,师傅挚爱蓬山山水人情,他说生前在蓬山行医济世,死后还要魂归蓬山,还请大王允许我们将恩师遗体运回蓬山安葬……” 没等太子说完,武王已经变了脸色,他冷冷打断太子的话,断然说道:“神医在我秦国遇害,寡人在天下人面前已经失去一次信誉,如果我大秦再不厚葬神医,岂不失信在前,又失礼于后吗?这样寡人难慰秦国臣民之心,更被天下诸候嘲笑。安葬之事寡人已经安排妥当,你们大可放心,不必多言!”
武王话说得这么绝,大伙儿怔住了,一时之间想不到该怎么再说。虢太子反应快,他赶紧趋步上前,又请求武王道:“既然大王不肯将恩师遗体归葬蓬山,那就请大王恩准我们今夜为恩师守灵,以尽我们为人弟子的一点孝道之心……。”
秦武王沉吟不语,他本来不想节外生枝,有心不答应他们,但想到皇宫戒备森严,谅他们也玩不出什么花样,就做个顺水人情吧!于是武王答应了太子请求,“好!本王就准许你们今夜守灵!”秦武王一走,众弟子把太子好一顿埋怨,只为师傅守灵,运不回师傅的遗体,咱们怎能对得起恩师一生教诲?怎么向蓬山的乡亲们交待呢!太子也不着急慢悠悠地说:“我还是那句话,不能强夺,只能智取,你们只管听我的安排,绝不会错的!”
众人按照太子安排,为师傅点灯烧纸,跪拜哭灵,一直哭到了深更半夜,守卫们见弟子们果然是诚心诚意在守灵,他们也就放松了戒备,一个个溜到暗处打盹去了,他们一连几天高度戒备,早就累坏了,不一会睡得死沉死沉。众弟子们趁机打开师傅棺柩,要偷偷往外运遗体,可运全尸目标太大,根本出不了戒备森严的秦宫,大伙儿又犯难了,虢太子狠了狠心,含泪说到:“师傅乃是天下人的神医,运回蓬山,秦武王还会派人追赶。我们取师首,留师身,这样我们容易脱身,也对得起秦人对恩师的一片情意。” 虢太子和淑女轻轻将师傅的头取出来,用孝布包裹好,二人首先混出了秦王宫。众弟子们随后也一个个偷偷溜出秦王宫,在迎宾馆门口会齐,然后骑马,骗开了城们飞马向蓬山奔驰而去。
第二天一早,秦宫的卫士们见众家弟子不知去向,他们心知不妙,赶忙到盛殓神医的棺木一看,神医的头竟然不翼而飞!众武士吓得大惊失色,急忙报告了秦武王,武王琢磨着这肯定是扁鹊的弟子干的。众武士要骑马追赶,秦王拦住道:“神医乃天下人的神医,不要再追赶了。难得神医弟子和蓬山人一片苦心,就让他们去吧!”
秦武王选定了吉日,为神医扁鹊举行了国葬,并在咸阳城为扁鹊修建了高大的陵墓,因扁鹊头被弟子盗去,秦王命人用黄金铸一金头,与身子合为一体下葬。如今咸阳城的扁鹊墓仍然存在,每年到三月初一扁鹊蒙难那天,当地人照样举行庙会来纪念这位神医。
九龙柏的传说
扁鹊去世,十弟子的归宿又如何呢?
我国北方旧俗,双亲殓后,子女要守孝三年。子阳、子仪、虢太子等众弟子,虽不是扁鹊的亲生儿女,但那种师徒之情,是比父子、父女还要深啊!他们在蓬山人民帮助下安葬了恩师,就一边带孝守坟,一边在蓬山行医。为了告慰师父的在天之灵,他们更加热情地接待四方患者。
有一次为了抢救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急需一种叫“五灵脂”的药。虢太子曾听师父生前说过,这种罕见稀有之药,只有高耸入云的龙腾山顶端的背阴处才有;可那险要之处,非常人敢攀的。他看见垂危的病人呻吟不止,想到师父一生闻病而动,救活了数以万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性命,却很少想到自己,就毅然背起采药筐和小镐头,冒着危险爬上了龙腾山。他脚蹬悬崖,手攀绝壁古藤,终于在一处岩缝中找到了病人急需的五灵脂。但是,就在他兴奋回攀时,不小心踩脱了一块风化的岩石,掉进了龙腾山下的万丈深渊。
蓬山一带人民,听说虢太子为了抢救危险的病人摔死,十分悲痛。大家不忍说虢太子上龙腾山摔死了,于是就编了一个故事,说:虢太子敬师如亲,不畏生死从秦国盗回恩师的头颅,终日勤勤恳恳为人治病,不怕辛苦上山采药,感动了神明。南海观音菩萨度化了他,使他变成了仙体,象龙一样飞来飞去,云游四海为天下更多的人治病。剩下子阳、子仪、子豹、子同、子明、子游、子越、子术、子容和佚妹十弟子,常常聚在一起商量为恩师修庙的事。十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用乡里百姓的馈赠和扁鹊生前留下的遗产做修庙的用资。他们把这个打算告诉了蓬山一带几位有威望的长者,长者们十分高兴。周围群众听说十弟子要给神医扁鹊塑金身、修庙宇,有的献砖瓦木头,有的捐钱粮,有的要出力气,纷纷来到蓬山扁鹊弟子们居住的地方献计献策。就这样将一座祭奠恩师的庙宇建造起来了。
扁鹊庙位于扁鹊墓东侧,地处蓬山西二十里处的丛山峻岭中,东临寨山和神头村,西望高耸入云的鹊山和太子岩,北依煤山和鹞山,南傍襄河;站在庙前,远眺扁鹊生前经常采药的百花岩山,四周古林苍苍,鸟啼花艳,流水与奇峰历历在目,景色尤为美观。庙宇坐北面南,依山势而建,通过翻修一新的回生桥与襄水南岸相连。过桥,拾阶而上就是钟楼,亦称桥楼,内有800斤重的生铁铸钟,每蓬祭日或有重要官员拜竭,钟响之声盘山绕岭 ,可传十几里。过了钟楼就是山门,塑有两尊威武雄壮的把门将军。
在山门的西侧 ,矗立着历代皇帝、封疆大吏批准修建扁鹊庙的碑文记载和扁鹊一生功绩的丰碑。山门后面是献殿,穿过献殿就是主殿,人称“鹊王殿”。它,重檐飞翘,黄瓦石朱墙,雕梁画栋,彩椽回廊。殿内正面端坐神医扁鹊的塑雕像,头戴垂旒冠,身穿皂黄滚龙袍,手扶银须,双目放光;宝座前双鹤衔仙草,祭鼎内香烟缭绕;十二个形态各异的站神分列左右。大殿周围绿树长青,鸟语花香。 这时,十弟子守孝三年已满。他们之中,多是有家业的人,蓬山山好人好,也不能久留不归呀?更何况那时病灾四起,无数患者都盼望着良医临门哩。十弟子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到扁鹊坟头痛哭一场,又祭了恩师的神灵,就一步一回首地下山行医去了。
神头村和蓬山的人民,把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恋恋不舍。众弟子千叮咛万嘱咐,山民们答应一定保护好神医扁鹊的陵墓和庙宇,他们才拜辞后挥泪而别。 子容、子术回鄚邑,子越、子游回河南老家一带,子明、子同去缭城、虞城,子豹去邯郸。子仪由于多年留住蓬山不愿远离,就赴山西行医;佚姝岁数最小,她多年和子阳在一起不忍分离,就一同到赵国邢台一带行医。师兄弟十人约定,不管走到哪里,一定立身于民,以救生为本,无论医务多忙,每年三月三日前都要赶回蓬山祀先师,交流医技。
十弟子也真不亏扁鹊教育出来的高徒。他们从不贪图富贵荣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游医四方,解救危难的病人,传播扁鹊的医技和动人的事迹。其中子仪成就最大,他在繁忙的医疗实践中,搜集总结了无数民间医生的经验,著成了《子仪本草》,传留于世。 每当春光明媚的三月来临,他们就从行医之地赶回蓬山,为恩师扁鹊上坟祭灵,那时风俗,女人是不能和男人站在一起行礼的。所以每次祭扫扁鹊坟陵、朝拜扁鹊神颜时,子容、子术、子越、子仪、子游、子明、子同、子豹、子阳九个人是一班;佚妹只好自己一班,站在旁边等师兄们行完祭祀之礼自己再上前。蓬山人目睹十弟子对神医扁鹊的一片赤诚,十分感动,每次他们进山都热情相待,苦苦挽留。但是,十弟子牢记恩师“普救众生”的教导,祭祈了先师,治完了蓬山的患者,就又返回故地,云游行医。 常言道山有顶,水有头。随着岁月的流逝,十弟子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衰老,后来就相继去世了。蓬山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他们,就在扁鹊庙前回生桥南头的山岩上栽种了九棵柏树,在佚妹等待师兄们祭奠恩师站立的地方,也栽了一棵柏树。说来,那柏树也真神,虽然埋根于岩缝中,却长得青翠茂盛,年复一年竟成了森森大树,苍劲挺拔,枝繁叶绿,高达数丈,粗约丈余。那条条曲根纵横交错,亲密相狎互为依托,犹如龙盘蛇戏,所以世人称颂它们为“九龙柏”。
九龙柏的名称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扁鹊庙初成,赵王封扁鹊为侯以后,汉代又加王称。扁鹊既为王,王为上天龙下凡,扁鹊当是龙所变。师为龙,弟子称龙也就顺理成章了。故事传来传去,人们不说那柏树是前人所栽、水肥所长,而说是九弟子和佚妹化身而成,托神而生。 几千年过去了,古蓬山已成了人口兴旺的富饶之地。过去那一望无际的原始大森林,早已被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掠夺一光,但九龙柏和佚妹柏在蓬山人民的保护下,依然挺拔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