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丧葬风俗


旧俗丧葬风俗

送终。死者断气前,家人聚床前,默祈延年,发觉气绝,亲人给死者脱除旧穿着,清涤全身后,给换上新内衣,家人均拈香齐跪,哭泣诀别,并即焚化纸钱、灯笼,路引以祀寿终。

报死讯。家人将遗体转至堂前门板上,头朝外,脚朝里,给亡人面盖白布,点上脚后油灯,头前外悬白色遮耗帘布,帘外设灵台,俗称耗(孝)堂,点上香烛、果品的同时,派人分头讣告亲友。报丧人必须备雨伞一把,倒挟于腋下,急速赶路,俗称“报死讯”。

守灵。子女披麻戴孝,轮流守护灵堂,接待亲友前来吊唁,收受吊礼,晚上有的请佛婆念材头佛或请道士做黄昏道场。

入殓。亲人给死者穿上新外衣后,在女儿捧头、儿子捧脚的合作下安殓入棺,经扶正遗体的各部位后,按亲疏顺序盖上亲人眷族所送耗被,盖棺入殓。此时,家属亲戚嚎哭永诀。后全体亲朋来宾用餐,俗叫入殓羹饭。

出殡。即出丧,大多在早晨举行,先出殡一段路(即启棺出),待道士扫堂(即请太平菩萨),张贴道符。着二少年手擎挂纸幡的竹杆在前引路,其后几人边敲单声锣,边撒白纸钱于行道上,称买路钱。长女一手撑伞,一手捧主牌(灵牌),行在灵柩。富裕人家,前面敲对锣或请道士吹敲乐器,抬二座乌轿,一轿放香炉,一轿放亡者像,棺材上复盖材轩,八人抬灵柩,亲人眷友送行至安葬处,即将棺材放进廓内,设斋祭奠,安葬毕,家人点香接回家,在堂前祭祖后,全体亲友来宾会聚说餐,称之谓“转丧羹饭”。

治丧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称为“做七”、“七七”为最后一个“七”,称“断七”。其中“五七”一次最热闹,一般请来道士做“五七”道场。亲朋好友都到齐,办“五七”饭。一百日到来做百日祭祀,后每隔一周年祭祀一次“周年”,三年为止。每十年做阴寿祭祀,到百岁为满。

整个治丧过程中所耗精力、财力着实不少,殷实之家,虽还无妨,但徒具虚则实亦无谓。有的丧家,入殓、出殡、五七几场下来,会被耗得个浮财化尽负上债。至于孤苦贫寒者丧亡,一般由地方凑钱草草安葬。

建国以来,提倡简办,仪兴追悼会,灵前置遗像,列花圈,子女亲族晚辈臂围黑纱或佩白色布花,以示纪念,然有些人家仍循旧习,丧事中请道士做道场等迷信活动情况仍有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