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二十八古庙会


灵城农历五月二十八古会,沿承于由来已久的城隍庙会。城隍,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神祇文化之一,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究其来历应可追溯到周朝。周朝的祭祀,除夕要祭祀8种神,包括水(即隍)和庸(即城)。城隍作为神明来崇拜,据说就是由此衍化而来的。自汉代开始,特别是唐宋年间,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隍庙如雨后春笋,城隍祭祀还被列入国家祭典中,后唐起册封城隍的活动不断。

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尤其重视,他在洪武元年开始将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封到各地做城隍老爷,并且严格规定了城隍的都、府、州、县的四级制度,还下令各地城隍庙统统不得杂祀其他神灵。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明清时期,每座县城相继修建了城隍庙,城隍信仰达到鼎盛。

据县志记载,灵璧的城隍庙“设庙于元,及至明,知县周荣重建,在县治东北,万历四十七年,知县陈泰交又更新之。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马骕又新之。”据老人讲:文革前县城城隍庙街南端有占地四亩规模宏大的城隍庙,文革中被撤除。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

为什么灵璧的城隍庙规模如此宏大,而五月二十八古会又能沿承至今呢?这与明成祖朱棣皇帝有关。康熙《灵璧县志》记载:明“靖难之役“后期,朱棣督师南下,接连攻破东阿、等县,并越过徐州。4月,两军大战齐眉山(在今灵璧县西南娄庄境),开始朱棣大败。因“梦感城隍,力斫追将之马”,最后取得了胜利,朱棣登基后,因感念灵璧城隍神力,加爵为“灵应侯”,这样灵璧的城隍神就“ 与州城隍等职”了。

按照城隍神的官府祭祀时间,不仅每逢正月元宵、城隍寿诞、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这些大日子,官府衙门循例举行官方祭祀,同时或他时举行的民间庙会活动更是香客云集,热闹非凡。灵璧五月二十八日的城隍庙会,则是城隍寿诞(五月十九日)祭后的民间庙会之日,因此时小麦已经收割,农忙结束,有时间赶庙会,既是祭祀城隍,也是庆祝丰收。城隍神在民间被认为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也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所以,灵璧县从明成祖加封灵璧城隍与州府同等级别以来,民间就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在农历五月二十八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五月二十八古会如今年年举办,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灵璧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五月二十八古会已经列入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