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冬令进补 来年少生病


  冬令进补是中国传统医学调理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中医“人与天地相应”说,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在人身上也有相应的表现。自然界动、植物在冬天“蛰藏”的形式千姿百态,那么,人在冬天藏什么呢?答案是藏精。中医认为冬天应给予足够的补充,尽量减少消耗,使五脏六腑在代谢消长过程中积累的精微物质转变为肾精贮藏起来。肾精充足则元气充沛,为来年打好扎实的体质、体力基础。中医理论形象地说“冬藏于精,春不病温”,也就是说,冬藏精,春天就不易患热性传染病,不容易感冒,有些慢性病就不容易发病。

  中医冬令养生强调给予填补肾精为主的药物,而其中常选用阿胶、龟版胶、鳖甲胶、鹿角胶、鹿胎胶等滋补、滋腻的药物配伍成的“膏方”,成为冬令进补的重要方法和重要剂型,如十全大补膏、龟鹿二仙膏、参鹿补膏。也有人不适宜使用这一类过腻的“荤胶”,则以白蜜收膏,如琼玉膏等。这些膏滋药曾经是冬至以后、春节前夕孝敬长辈的著名补品。古代只有官宦富贵人家在冬季请大夫根据主人体质、病情定制膏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投入的不断增加,根据个人不同情况由大夫拟定膏方已成为百姓冬令进补的一种选择,这种个体化的进补方案有人戏称为贵族医药平民化。

  膏方能起到预防、治疗、巩固疗效等多重作用。那么,冬令膏方最适合哪些人群呢?

  第一类是哮喘、慢性反复发作咳嗽、鼻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肾病、风湿病等慢性病患者。

  因为他们大部分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调整其体质状态有利于疾病的临床治愈。调配这类膏方时,既要针对疾病的治疗,又要考虑发病机制给予脏腑功能调理,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曾有一个男病人,1999年12月初来诊,患哮喘近20年,反复发作,以冬春明显,入秋(10月份)也常发作,发作前鼻痒、目痒、喷嚏连连,流涕鼻塞、反复感冒,诱发咳嗽,有痰色白,背脊怕冷,容易疲乏,气短、气促,苔薄白,脉细,此素体虚寒,痰饮内伏,宜补肺填精,化痰祛淤。依照该原则拟方,选蒲公英、鱼腥草、蜈蚣、全蝎、苍耳、辛夷、桂枝、麻黄、细辛、党参、黄芪、杜仲、枸杞、巴戟、菟丝子、首乌、黄精、丹参等。将以上药物煎水取汁,浓缩至2000ml~2500ml,加入阿胶、龟版胶、胎盘粉、参蛤散、饴糖、冰糖收膏。每日两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凡感冒发热时停用。2000年复诊,哮喘明显减轻,全年仅发作一次,服少量解痉药即可缓解。2001年再诊,咳喘全年未发作,也无感冒,将膏方改补肺肾为主,在冬至后服用。这两年来,其身体状况大为改观,哮喘不再光临。

  第二类为精气不足者。

  中医认为“人过四十,精气自半”,50岁以后衰老征象渐渐显露,面焦、发白、皮皱、齿槁、筋软骨弱、肉削脂满、腰膝酸软、经绝精少……如果从这个年龄开始运用膏方调理以延缓衰老,不啻是一个容易被人接受的调理养生方案。

  膏方进补只是冬令养生中的一个方法。古人强调养生调理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冬天更应“去寒就温,无泄皮肤”,这些做法都遵循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有助于达到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