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饿了才吃
有许多人不按时就餐,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饿”。其实,食物在胃内仅停留4~5小时,感到饥饿时胃里的食物早已排空。如果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胃黏膜会被胃液“自我消化”,从而引发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建议:饮食要规律、营养要均衡。
2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时才饮水的人相当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殊不知,等到渴了再补充水分为时已晚。他们不了解“渴了”是体内缺水的反应,水对人体代谢比食物还重要。晨间或餐前一小时喝一杯水大有益处,既可洗涤胃肠,又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便秘、尿路结石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常饮水的人。
建议:每个成年人每天需饮水1500毫升左右。
3累了才歇
许多人误以为“累了”是应该休息的信号。其实不然,这是身体相当疲劳的“自我感觉”,这时才休息为时已晚。过度疲劳容易积劳成疾,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疾病乘虚而入。
建议: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适当地休息。
4困了才睡
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困了才去睡觉。按时就寝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才能维持睡眠中枢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建议: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5急了才排
很多人只有在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其实,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可导致“自身中毒”。憋尿甚至会使输尿管尿液回流,造成肾水肿或肾炎。长期憋尿还可能会导致膀胱纤维化,使膀胱弹性降低,容量减少,更憋不住尿。
建议:养成按时排大便的习惯,以减少痔疮、便秘、大肠癌的发病机会。有小便就解,不要等到憋急了才去排。
6胖了才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日渐增加。引起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而这几种诱因完全可以在体重超标之前加以预防。
建议:减肥不如防止肥胖。比如调整、控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加强体育锻炼。
7病了才治
疾病应该以防范为主,等疾病上身,已经对身体造成了危害。其实疾病到来时都是有信号的,比如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疾病的前奏。
建议:平时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感到身体“亚健康”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