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病中不知病
嗅觉异常、身体发僵、手脚颤抖……不少老年人把自身的这些表现看做是正常的“老化现象”,却忽略了这也可能是帕金森病在悄悄袭击身体。“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是导致近八成的帕金森病患者未能及时就医的重要原因。”瑞金诊所神经内科主任陈生弟教授说道。
“当人体的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使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失衡,继而出现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帕金森病。”专家介绍说,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般起病年龄在55岁以上,发病几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中,患病率大约为1%。据专家预测,未来25年内,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由2005年的199万人发展到2030年的494万。陈生弟教授表示:“帕金森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轻则造成手脚颤抖、行动缓慢等,重则导致行动困难、坐轮椅、乃至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影响生活质量。”
据介绍,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常以补充脑内多巴胺为主,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目前,医学界公认美多芭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它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补充患者脑内缺乏的多巴胺。“帕金森病患者只要及时寻求正规治疗,减少肺炎等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疾病的进程是可控的。”陈生弟说道。
呼吁社区关怀模式
“除了通过药物治疗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外,"心灵鸡汤"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事慢性疾病管理的郭丽萍博士表示,由于患者自身脑内生物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以及心理因素,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这些非运动症状,不利于疾病的控制,甚至加重病情。
华山诊所神经内科的丁正同副教授也表示:要想帮助帕金森病患者达观地面对疾病和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战胜疾病,需要各方协作共同努力。患者本人需要开展合理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的饮食;家人与之保持亲密的交流,帮助患者逃出心理阴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管理信息,给患者们提供交换心得经验的机会;社区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康复功能训练。
“如果我们能建立起这样一种覆盖家庭、社区和诊所的立体社区关怀模式,将能大大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残疾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帮助其回归社会。”郭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