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长寿?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无论是谁,或多或少都想知道其中的答案。而为了获得长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身体力行:有些人积极运动、控制饮食,有些人时刻注意预防疾病,还有人期待基因研究获得突破。但是,工作的压力、社会的竞争,使得很多人忘记了在长寿的种种要素中,还有极其关键的一项——良好的情绪、豁达的心态。
记者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则消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曾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21—46岁时过得精神舒畅的59人,只有2人在53岁时得重病,1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精神状态始终较差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为什么心态豁达如此重要?
中国老年安康协会副会长耿精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吃好的,多锻炼,只是物质上的保障,俗话说得好:“高高兴兴每一天,快快乐乐一百岁。”小心眼、爱生气是长寿的一大心理障碍。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爱说“心里郁闷”,其实,他们遇到的大多不是大问题:有的人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事,把别人的正常关心当成讥讽;有些人工作中出现调整,多了一个人分担任务,他就觉得自己的权力缩小了,不帮忙还不合作。耿会长说,以前文革的时候,一些人挨批斗,“挺过来的大都是看得开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对于这一点,耿精忠从病理学角度进行了分析:精神状态不佳容易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人不高兴和开心时分泌的物质不同——不高兴时分泌的是肾上腺素,这是一种应激激素,会导致血管收缩,升高血压,长期过量分泌,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等;而开心时分泌的是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悦。“因此,豁达开朗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豁达?上海知音心理咨询机构主任王裕如谈了她的看法:真正的豁达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尊重事实,不狭隘。豁达者总是用尊重事实的态度看待一切,接受现有结果;而不豁达的人往往否认某些事实,对事物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对于死亡的态度,王裕如指出,豁达的人往往泰然处之,每活一天都过得轻松快乐,压根儿不担心死亡;不豁达的人则焦虑担心,生怕死神哪一天光顾自己,整天长吁短叹。
让自己豁达并不难
“你叫我如何豁达?工作这么忙,压力这么大,家里老人小孩一堆事,我能整天没心没肺地傻乐吗?”在采访中,很多中青年人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无奈。在他们看来,心态豁达的益处明摆在那里,但自己就是做不到。
现代人真的与豁达无缘吗?耿精忠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心态是可以调整的,只要遇事多往好的方面想,对工作认真,对同事友善,就不难了。“只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很多事情都不是原则问题”。王裕如也认为,豁达并非不能做到。豁达和人的认知有关,虽然从小接受的教育影响心态,但成年后意识可以改。要“学会”豁达,需要经常自我分析,不断和自己对话,学会接纳现有结果,对得失不要斤斤计较。
应记者的请求,耿精忠会长向读者提供了一些保持豁达开朗的诀窍:
第一,受了委屈不要怨天尤人。身处逆境时,多发掘事物积极的一面,否则“一夜白头”也于事无补;
第二,坦然面对问题、坚定立场、学会沉默,不能急于澄清;
第三,冷静出智慧,遇事多想想解决办法;
第四,学会换位思考,包容一切,不能像刺猬一样,谁招惹了你就扎他;
第五,多一点幽默,少一点僵硬,自己给自己吃开心果,快乐的人长寿;
第六,淡泊名利。不要老和别人比得失,多看人家的付出,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