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再婚学会“忘怀”


  老人再婚学会“忘怀”

  老年人再婚不容易。重建的“再婚之家”要和谐美满,更需要倾注真心真情,付出更多努力。由于再婚老人大多有昔日婚姻经验,加上又各自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难免都有一些不易改变的嗜好和习惯,如何做到彼此相容,就成了老人再婚后面临的问题。

  再婚老人首先要正确对待追怀前老伴的感情。再婚前,如果是因为离婚而使家庭解体的,原先的夫妻关系已经破裂,自然不存在对前老伴的思念之情。但大多数老年人再婚,都是由于丧偶,而这些老人原先的夫妻感情很深厚,即使再婚,也难免触景生情,缅怀前老伴。这虽然可以理解,但不可过于恋旧;尤其是在与对方产生矛盾冲突时,就必须抑制这种情感的流露,而应用体谅、温存、亲昵来化解矛盾,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对方。

  其次,切忌经常对前后家庭、前后老伴进行对比。心理学家研究指出,感情影响并支配认识。人在不同的感情和情绪状态下,往往会进行不同的比较。再婚老人应多看现在老伴的长处,不要在双方产生矛盾或感情受到伤害时,把现在老伴的缺点同前老伴的优点相比,以及把现在家庭中的不足与过去家庭中的美满相比。否则,会产生“新不如故”、“今不如昔”的感觉,对新建的家庭十分不利。再婚老人应懂得,过去的已不会再来,而对新的家庭,只有双方尽力缩短心理距离,才能创造幸福和谐的气氛。此外,对双方子女要“一碗水端平”,尽量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宽容。这样,“晚晴之家”的许多问题便容易解决了。

  (曾 毅退休职工)

  普通门诊不应该“名存实亡”

  “本想挂普通号,却被告知只有专家号!以前觉得诊所专家不好找,没想到普通号竟比专家号还难挂!”在青岛一家大诊所,一位王女士为自己遇到的这桩蹊跷事表示不解。

  而诊所的说法是,诊所并没有取消普通门诊,通常一个科室都有普通大夫和专家同时坐诊,病人可以自由选择挂普通号或是专家号,但是有的科室专家比较多,所以在排班时可能会出现全是专家而没有普通大夫的情况。

  目前,在不少诊所的门诊中,专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科室专家甚至超过七成,因此有时普通号就难挂了。

  按说,诊所里专家云集,说明院方的医资力量强大,对患者而言,本是好事。但若普通号因此变相消失,近乎“名存实亡”,则患者无疑失去了选择权,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负担。

  普通号便宜,专家号通常要贵出不少。如果不管大病小病,患者统统得挂相对较贵的专家号,一些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更可能难以承受。但人已经来了,不能因为挂号费贵就不看病吧?因此多数患者也只能硬着头皮掏了腰包。

  我想,院方并不是不可以安排更多的普通门诊,即使确实是因为普通大夫“稀少”,也可以让一些专家轮流坐普通门诊,这样既可以解决普通门诊大夫短缺的问题,也可以让一些门诊量不足的专家充分发挥作用。

  或许诊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或是顾及专家的“面子”,觉得若让专家看普通门诊实在是“屈尊”,因而出现普通门诊“一号难求”的现象。但是,诊所设专家门诊,本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但现在却成了个个都是“高价号”,令一些患者望而却步,岂不有悖初衷?

  专家荟萃的大诊所也应多为病人考虑,别让普通门诊“名存实亡”。作为患者,也别啥病都往大诊所里挤,比如伤风感冒,就近找家正规诊所看看就足够了。

  (彭 伟 某报记者)

  大夫,假若你是病人

  2006年8月中旬的一天,当我踏进北京某诊所大门时,早已口干舌燥、汗流浃背了。汗流浃背倒没关系,最难受的是舌头涩得不能打弯,嘴里没有星点儿唾液,这可能就是心情焦虑的具体体现了。一段时间以来,自己总感到心慌、头晕,有时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感。无奈,最不爱上诊所的我只好放下手中的工作、家里的活儿去看大夫。

  看大夫确实不易,挂号、等病历、分诊,然后是坐立不安地等待。出诊的专家真的很好,笑容可掬,和蔼亲切,详问病史,听心听肺,让人从心里感到舒爽清凉,我如释重负,暑热顿时消失。专家说,没什么事儿,开点药吧,要不然大老远来了,做个行吗?我最烦做心电图,既然专家说了,就做吧。我爬上三楼,来到心电图室,一名女大夫正在看书,她不耐烦地看了我一眼,又高抬手臂看了一下表,我顿知快到午饭时间了,歉意立即浮现在脸上。女大夫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命令我躺在诊疗床上,然后把检查器具咣、咣套在我的手腕和脚腕上。此时,我的心怦怦乱跳,不知为什么这样紧张,多么希望大夫能和我说句话,哪怕只是点点头。偌大的房间里空气似乎凝固了,只有心电图机刷刷的出图声。这时,猛听一声大喊,女大夫终于说话了:“你多少岁了?”不等我回答,她又说:“我以为你70多岁了呢。

  ”70多是一个什么概念?我脑子飞快地思索着,难道我不行了?快死了?我的心跳得更快了。接着又是一声喊叫:“李大夫,快来看,这人是不是房颤了?”什么是房颤?我真的蒙了,大脑一片空白,双手抖个不停。这时被喊的另一大夫急忙跑过来,她看了看图,又看了看我,说:“别喊了,图上显示心跳是快,但心律还是挺齐的,你把病人都吓坏了。”

  我确实被吓坏了,摸索着下了诊查床,头重脚轻的,真像是误闯了一趟鬼门关。

  “感觉”这两个字对病人这样一个敏感的群体太重要了,往往身体的创伤也将心灵的防御击碎了,病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关心啊,有时甚至是善意的欺骗,因为他们受伤的身心难以承受一点点打击。大夫的冷若冰霜、随心所欲、张口就来真可能会致病人于死地;即使不死,也得难受地苦熬一阵子。

  我真的熬了一阵子,40岁的我,茶饭不思,睡时多梦,体重迅速下降,面色苍白,直到有人说我憔悴了,苍老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问题的严重更在于那一瞬间带给我的痛苦,笼罩着我后来的生活,挥之不去,难以忘却。我也常想,什么时候能对那位口无遮拦、大嗓门的大夫说一句:“假若你是病人,你会怎么样?”

  (大 海企业部门经理)

  夫妻风情万种的表达

  夫妻是惟一合法的伙伴,但相处久了,这种“性”可能成为了一种例行的“公事”或“义务”,有的夫妻还硬性规定每周期的某一天做“那事”,这都有可能破坏“性”的迷幻色彩。

  夫妻之间,除了工作、生活、孩子等话题外,还有一个内容,与性有关,与情有关,这便是“情色文化”。它可能是夫妻间的一种玩笑,游戏,调情,甚至是撒娇,赌气等。而这些“内参”行为,如果实施在他人身上,可能就是一种性骚扰,甚至是流氓作风了。还有一点,就是它们可能有别于其他的大众化行为,有时,一些“行话”只有他们两个人才会听懂,并会产生一种暧昧又甜蜜的同谋之感。

  一位写诗的女士,喜欢在每月农历十六晚上(这里指夏天),在凉席上撒了一些玫瑰花瓣,显然她是想渲染一种爱的氛围,怀抱一缕清香入梦,她的丈夫一定会由感转为激动。有时,也来点俗的,像幽默笑话里说的那样,丈夫晚归,她便在餐桌上留张字条:酒在柜子里,菜在锅里,你的妻子在被窝里!

  风情万种的表达,“媚”得令人心跳!有个太太陪丈夫去看足球赛,回家的路上,显得有气无力。她老公为激发她,“不怀好意”地说:“老婆,你今天好辛苦,我好心疼!回家后,我会好好那个那个……”脸带一种邪气十足的笑。

  这位太太忍住笑,故意没好气地回答说:“什么那个那个?今天姨妈(月经)来了,不行!”先生装出一副无辜又纯真的表情:“我是说要好好帮你拖地板、洗衣、浇花……”接着,又装着大梦初醒的样子大叫起来:“嗯——你好色!”

  这便是夫妻的“情色文化”,好笑好玩轻松活泼,很真实,又有一点喜剧色彩。风流但不下流,似乎是“房中艺术”,但又有很大的生活弹性。真爱无法回避“性”,那又为什么要放弃它的情趣与浪漫呢?

  (黄飞公司职员)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有位大夫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务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他一度曾情绪低落。最终他不但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的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位大夫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这位大夫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