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费城的心理学家们公布了一例用汉字汉语治疗疾病的试验,引起医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甚至信息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费城有一名叫米尼的少年,聪明好学,深得教师的喜爱,但有一天因脑外伤不幸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左半球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而在这一点上,科学家们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国家少得多,这是为什么?
科学家们研究证明:原因是中国和日本使用的文字,有助于大脑左右两半球均匀协作,左半球认识字音字义,右半球认识字形。欧美人使用拼音文字,认识字音字义仅用大脑左半球。荣获1981年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斯佩里,证明了人们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存在着明显的分工。左半球主要是抽象思维,其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数字的功能比较强;右半球主要是形象思维,其心悟的、形象的、综合的、线条的、空间的、音乐的功能比较强。由此可见,应用语言是一种抽象思维,用人的左半脑;而认字与写字,尤其是进行空中书法时,是用心用手在书写中国汉字这样一种象形文字,是形象思维运动。
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假设:能否用学汉语和汉字的方法来纠正失读症呢?他们首先教米尼学汉字、汉语,接着试验正式开始了: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义的汉语句子,要求米尼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
结果,米尼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读了出来,试验成功了,要知道他以前单看英语是念不出来的。在不断地“提醒”作用下,米尼慢慢恢复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这当然只不过是一个用汉字治疗疾病的特例,美国人所做的研究并非仅此一项。
在哈佛医学院附属诊所,曾进行了一项“汉语图书疗法”的成功实验,它不仅开发了住院病人的“心灵药房”,也创造了“病房中文疗法”。哈佛大学有一名叫休斯特的博士生,由于患白血病住进了诊所,他因此萎糜不振,过多思虑自己的病情,对疾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担忧,甚至精神紧张。在这种状况下,休斯特的导师亚罗特建议护士对休斯特采用“汉语图书疗法”。
果然,效果不错。该诊所的护士长介绍,“汉语图书疗法”是通过对病人个性问题的阅读指导,使病人在汉字的特殊象形阅读视感中消除消极情绪。她认为,这种文明简便的疗法将是好奇的美国人最喜爱接受的健康方法。现在,这家诊所的有关专家研究试验后,已将“汉语图书疗法”对病人的影响分为三类:A类是影响理智和思维能力的中文书籍;B类是影响情绪的中文书籍;C类是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生活意义的中文书籍。
美国一些专家还说:中国的“方块字”不仅有流畅的节奏、线性美,而且它的“形”能传达丰富的理性信息,既有猜读的可能性,又有联想之余地,有助于智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还有人提出了用学习汉语、汉字来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和老年人的康乐水平。
美国老年安康协会副主席杰里·奥斯因此倡议人们把“汉字书法疗法”作为康乐之道,尤其是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