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药膳养生


立冬的药膳养生

  风俗:谚语说:“立冬晴,一冬凌(严寒);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古人认为立冬看气象,可卜得一冬的冷暖。谚云:“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雨。”“立冬若遇西北风,定主来年五谷丰。”

  起居:传统观念“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睡觉前,先用温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心,除了能御寒保暖外,还有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延缓衰老,以及防治感冒、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病症的作用。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顺应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曹慈山《老老恒言》说:“背日光而坐,列子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明确提出了“负日之喧”的健身养生作用及科学原理。

  饮食:在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在蛋白质、高糖和脂肪这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时的需求水平,热量增加部分靠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此时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但是,由于人们不熟悉进补的真谛,盲目进补,因而造成虚者更虚,实者更实,使人体内平衡失调,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为此,冬令进补必须按照“春夏补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进行,视机体阴阳的盛衰而进行调补。

  中医认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冬季食补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阴气不足者,则宜食鸭肉、鹅肉。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