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小记
——乔鲁京/01法律研
金山岭长城,一个史书无载的名字,它像一条静卧一隅的长龙,隐居在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与古北口卧虎岭之间的山峦云雾中,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被长城学家们重新“发现”,1988年又以无可争议的评判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几年来,我去了许多知名或是不知名的长城段落,从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到奔腾入海的老龙头,从开满野花的紫荆关到人流涌动的八达岭,从山林叠翠的居庸关到“冲天一怒为红颜”的九门口,我可以数出一个个让我激动、让我沉醉的名字。然而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还是这段在历史上本无多少名气可言的金山岭。
金山岭长城,逶迤于北京密云古北口和河北滦平巴克什营花楼沟一带的崇山峻岭中。在这段长约五十华里的长城上,竟然建造了大大小小158座造型各异古朴美观的敌楼。行走在这些敌楼连缀的荒疏苍凉的山脊上,遥望四围的边塞风光,只有云气淋漓、气象万千、一类金石味十足的形容词才能抒发那一时一刻我的切身感受。东方,燕山山脉第一峰雾灵山高耸云霄,时隐时现;南面,密云水库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西方,卧虎岭雄踞古北口上,虎视眈眈;北面,燕山群峰竞起,起伏跌宕——霸气、肃杀、苍茫、浑然……时至今日,当我静坐书斋写下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仍然痛恨自己头脑的瘠弱,不能应和古时边塞诗人的高声吟唱。
读过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朋友们想必不会忘记戚继光这位生逢其时而又壮志难酬的杰出的军事家。史栽: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刚刚即位的明穆宗重用张居正、高拱执掌朝纲。为了加强京师以北的防御力量,特地将在地方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戚继光调到北方,任命为蓟镇总兵。“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借一句词人的旧作,以四百多年后的今人眼光看,戚继光似乎更是一位天才的建筑大师,他在到任之后不久,即发动士卒,在东起山海关、西到慕田峪全长达一千七百六十多华里蓟镇管辖地段内,对原有的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修葺。戚继光一改以往历朝历代简陋的长城修建方法,对长城墙体进行了全面的加高加厚,并在险要之处修建了双层甚至是三层城墙。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是戚继光设计了我们今人所看到的高大坚固的敌楼,在这1760华里的长城上,他指挥修筑了多达1300座的新式敌楼。而在这其中,金山岭无疑是宏大乐章中的高潮段落。时针走过五年,到了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历经五年的风霜雪雨,这项浩大工程全面竣工。想象一下那一时刻的戚继光吧,一个跻身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建筑师行列的人,迎风挺立在金山岭长城墙头,他会用他那双长满了老茧大手轻轻抚摸新砌的砖石,拍拍来自民风好战的浙东新兵的肩头,他会看到万门战旗猎猎飞扬,他会听到十万将士的齐声呐喊,那声音响彻云天,及至四面八方……
回到了宁静的校园,我时常想,山鹰不应仅仅高飞于雪山之巅,它也应该在有着古朴容颜和原始粗犷的先人古迹上遨游,去感受历史的沉积,惟如此,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飞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