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石是啥?
抱石?咋一听还以为是“爆石”,心里一惊:竟有这么暴力的“休闲运动”?
抱石,是一种简单的攀爬活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起初,外国的专业运动员用抱石来训练攀岩的基本。如今,抱石已形成运动体系,并且出现了专门用于抱石的场馆。1980年,抱石和攀岩同时传入中国。因为攀岩爱好者大多喜欢追求攀岩带来的刺激和乐趣,抱石一开始并未得到重视。后来,一些攀岩爱好者为了提升自己的技巧,在外国攀岩的书籍和VCD中“重新”发现了抱石。2000年前后,北京出现了抱石的“专业玩家”。
抱石对器具要求很简单,一双岩鞋、镁粉和一块一米见方的海绵垫就够了。找一块大石头或者小型的岩墙,把海绵垫铺在地上作保护,然后在距离地面2、3米的范围内进行攀爬,自由发挥。为避免伤到脚踝,如有同伴在身后用手为你“护航”,更为稳妥。
有人视抱石为攀岩的“基础课”,“抱石和攀岩好比走和跑的关系,不会走又谈何跑?所以想攀岩就应该先练抱石。”这是攀岩专家的话。
抱石为啥?
上海目前唯一一家专练抱石的场馆,在五角场,名X-more。据说还有教练专门指导。
初见X-more的抱石墙,“怎么这么小?”这面墙高不过3米5,长度也仅有6、7米,与“高大伟岸”的攀岩墙相去甚远。教练韩军在一旁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说:“别看它‘块’小,可是‘五脏俱全’。”
仔细端详,攀岩墙应有的直壁、V型板、大屋檐、小屋檐,这块石头上都有了。确实可用来练习攀岩的技巧。抱石的特色就是“用小石头练大身手”。因为石身矮,初学者不会产生畏难心理,敢于按教练要求练习每一个动作。“就是失手也没关系,手脚一松,就踩到地面上。好比在浅水池学游泳,一个道理。”
谢小姐已经是第二次来“抱石”了,看到教练,她抱怨说:“手酸极了。”稍作热身,她又爽快地换鞋开练。韩军一边在她身后保护,一边对记者讲:“初学者因为信心不足,总是两脚距离太近。这就造成身体重心向外,失去平衡,不易进行下一个动作。”谢小姐马上作了正确的示范,两脚分开距离足有1米,身体果然稳如泰山,左手轻松地伸向下一个手点。真看不出她只上过一次课,“这就是抱石的好处,克服了胆量障碍后,特别容易上手,每次训练进步都很明显。”据谢小姐说,她没有攀岩的经历,因为怕,但一看这抱石的岩壁,害怕心理顿时减少很多。“那么小一块东西,征服它一定很容易。”其实,真的要让自己的身体完全依靠手脚的支撑“悬浮”在岩壁上却并非易事。“只要‘悬浮’成功一次,就渴望继续下去。”
韩军教练自信地说,“每周上一两次课,3个月左右学成。到时候只要有鞋子,只要一看见岩壁、大石头,就忍不住想爬,拦都拦不住呢。”
8个训练步骤
抱石教练韩军,总结了抱石训练的8个步骤,每个步骤针对一个内容反复练习,用时1至2周。全部培训约需要3个月。
◆练习如何寻找手点、脚点,拉开韧带。(1周)
◆练习脚如何踩点。(1周)
◆练习手点、手臂的控制能力。(1周)
◆练习身体的平衡、协调和重心移动。(1周)
◆练习手臂的耐力,攀爬小屋檐。(2周)
◆攀爬大屋檐。(2周)
◆训练指力、抓法。(1周)
◆锻炼腹肌、腰肌。(1周)
抱石4条经验
抛弃“优雅”
不少初学者做动作时,都会担心自己伸手张脚的姿态不太雅观。心里产生了顾虑,动作就会缩手缩脚。作为初学者,需要抛弃“优雅”的念头。姿态难看无所谓,关键是领悟动作的要领,学习应对不同的情况。到了驾轻就熟的时候,动作自然会变得重新“优雅”起来。
信任教练
记住一个“真理”:教练说你行,你就一定行。如果教练认为你可以完成某个动作,那必然是你能力所及的。只要大胆去做,你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困难。当然,如果教练说你不行,也千万不要逞能。否则受伤的将是自己。
放松、平静
抱石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自己身体的放松。过度紧张的肌肉将无法做出完美的动作,反而会造成失败。放松的关键是心情平静:这项运动是在帮助你发掘潜能,尽力之后,即使失败也没必要遗憾。
脚比手重要
很多初学者喜欢把力气用在手臂上,他们忽视了脚的支撑作用。仔细想想看,在岩壁上,“用手吊着身体”和“用脚撑着身体”,哪个方式更轻松?前者让你精疲力竭,后者令你游刃有余。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让下肢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