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沧桑历程,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流连忘返。
为了重现这一段的辉煌,1998年在中共上海市委龚学平副书记的关心支持下,虹口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多伦路改建为“文化名人街”,根据整体发展规划和“修旧如初”的原则,将再现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人文风情,并力争在2—3年内引进建成二、三十家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和各类文化休闲场馆,从而以独特的文博景观和典雅的文化品位成为上海的旅游热点之一,并以众多的博物馆、展览馆、古玩字画、书屋文苑、茶室吧廊成为国内外宾客怀旧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消费的好去处。
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似乎还能聆听到这里曾经激荡文坛的震耳惊雷;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仿佛还能感受到这里曾经强劲跳动的“民族魂”脉博;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依稀还能呼吸到这里厚积薄发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沁人气息;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一定还能领略到百年上海滩演绎的民俗风情。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一定能见前所之未见,闻前所之未闻,思前所之未思,获前所之未获。文博街市、休闲社区,勾画出明天多伦路上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发后的多伦路主要以文化景观来带动文化经营网点的形成。文化景观主要是多伦路文化街沿线的具有特色的建筑风貌与文化氛围的凸现,加之弹阶路的铺设、道路绿化、路灯等市政设施的设计点缀,展示其文化街的基本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诸如“公啡咖啡馆”、“内山书店”等旧有著名文化景观的恢复重建和“世纪钟楼”、“街心花园”、“名人雕塑广场”等文化休闲景点的新建,尤其是引进设立近二、三十家“民间收藏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形成以文博为特色的文化街市。
作为上海最大规模的线状休闲街市及四川北路商业街的主要支马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文化品味及商业效益都较为突出。一方面强调具有三十年代的特色,同时广招中华精品入市参与国际竞争。比如,名人画廊、艺术陶瓷、文房四宝、古玩市场、石库门客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