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热情的哈萨克


乌鲁木齐是此次丝路之旅的最后一站了。今天上午离开吐鲁番,沿吐乌高速公路行进,路上就是顶顶有名的达坂城了,即使没来过新疆的人,谁不会唱王洛宾的《达坂城的姑娘》呢? 

“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呀,西瓜呀大又甜哪,那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呀,两只眼睛大又亮……”达坂城的姑娘在人们的想象中,个个美如天仙。然而据说城中的维族人因为近亲结婚过于密集,他们的子女非但不美,反而还多残障智障,也只能让人空留遗憾了。 

达坂城里是没时间细看了。倒是在大路边上,就是王洛宾纪念馆,他的头像、他的图片史料、描写《达坂城的姑娘》的雕像,无不让人追忆这位西部民歌之父的风采。出了达坂城再上路,只见沿途布满无数的风力发电机,伫立在大漠之上,风叶随风转动,令人眼花缭乱。达坂地处风口,一年中有300天刮大风,此地于是成为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 

车子进入繁华的乌鲁木齐市,就像上次到拉萨一样,倘若你不注意招牌、路牌上的少数民族文字,它实际上跟你所倒过的每一座省会城市没有什么不同。而且,这里的人们身着服装汉化程度比拉萨还要厉害,原本想看看维族姑娘在大城市里穿着纱丽是什么样的风情,一路看下来,一个也没有看到。 

在独山子大酒店稍作休息后,下午就要到乌市南郊80公里的南山牧场去骑马了。说到牧场,乌鲁木齐在蒙古语的意思原本就是“优美的牧场”,当然城市中是不会有牧场的了,南山牧场名气不大,是哈萨克人夏季放牧栖息的地方,但它林深水美、草原广阔,实实在在配得上“优美的牧场”这个称呼。 


来到牧场中,只见浑圆起伏的高山草丘上,插满密密的翠绿云杉林,山脚下牛羊成群,哈萨克人的白毡房点点洒落山间,阳光洒在原野上层次交错分明。你在贪婪的看着眼前的美景时,会有哈萨克牧民策马吆喝着,从你身旁一掠而过,心里一阵冲动,“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差点就唱开了。 

到牧场上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骑马。在牧场入口处,一匹匹披红挂绿的马在哈萨克主人的牵引下,含情脉脉地等着游客来光顾。我挑了一匹栗色小马,主人是一个语言沉默的哈萨克姑娘,她把马鞭递给我的时候告诉我,下马之后要拿好皮鞭,最后就靠认皮鞭来付钱。然后待我战战兢兢的做到马背上后,她也一跃上马,坐到我的后面——没办法,谁让我是第一次骑马没有经验,缰绳还得她来控制,但总感觉很别扭。 


别扭很快顾不上了,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我们的马队沿着河边一条小路进入牧场后的山中,小路高低起伏,蜿蜒崎岖,时而上山,时而跨过小河水,让清凉的水溅到身上,路旁群山山势险峻,云杉丛生,抬起头来,翠绿的云杉和蓝天上的流云慢慢淌过;侧过头去,河中的水潺潺流淌在一片乱石滩上,时有树干横卧河上,清幽静谧。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一片开阔的河滩上,马群驻足饮水,我们则下马到山上观景。 

山间有一处悬崖飞瀑,姑且叫南山飞瀑吧。大概从四五十米高的山崖上飞落下来,水不大,像轻烟般般在群山中舞动,细细的水珠随风飘到人脸上——这本来是南方最常见的风景,在大漠黄沙的新疆能见到,除了亲切外,还有一分惊奇的感觉。 

骑马再从原路返回的时候,哈萨克姑娘还是坐在我身后,但是缰绳在我的要求下已经握在我手中了。这回已颇得驭马之术,缰绳轻摆,马鞭轻挥,在平坦的路段还纵马小跑,也是一桩快事。但毕竟不适应马背上的颠簸,下马后两股酸胀,走路动作也有些僵硬了。 


到哈萨克人家中小坐也是一项重要活动。哈萨克人的毡房有点象蒙古包,但顶是尖顶。我们一行人去的时候正是傍晚时分,夕阳为草原撒上一层金黄色,在淡淡的金黄色里,哈萨克人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生火做饭,剽悍的骑手在山颠纵马驰骋,活泼的哈萨克小女孩在嬉戏,看到我把照相机对着她们,扭身抛开后又偷偷转过来看我,我们在一户哈萨克帐篷里喝奶茶、吃奶酪。

下山时,还有一群哈萨克人在草原上围成圈,有的拉手风琴、吹唢呐,有的在翩翩起舞,音乐可都是《山楂树》、《小路》等的苏联民歌,受到这欢乐气氛的感染,队伍中的人们都加入到他们当中,汉人、哈萨克人混在一起又唱又跳,我虽然不喜欢跳舞,可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感受哈萨克人的热情奔放,真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