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约会敦煌


火车到达敦煌柳园车站是早上7点55分,一轮红日远挂在天边,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邂逅了一场日出,背着行囊,披着满身的霞光,敦煌,我来了。

柳园车站离敦煌市区还有130公里,路况很好。和新疆一样,这里依旧地广人希,一条柏油公路一直通到了天边,两旁依旧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远处的雪峰是祁连山脉,山的另一面就是青海的地界了。路上依然少有车子过往,天空蓝得很不真切,突然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今夕是何年的怅然。我把路上的时光留给了思考,那一刻,和自己的内心面对面,心中的自由世界,那样地宁静高远。

敦煌的市区特别小,建设得和多数的小城镇差不多,城市中心的十字环岛有一个反弹琵琶的雕塑,那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我找到一个民航售票处,买了当日下午飞兰州的机票就直接往25公里外寞高窟方向去了。

寞高窟,我为之心生向往已经多年。当年那个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上辉煌之极的圣地,如今就在脚下。那清脆的驼铃声仿佛还回响在悠远的沙漠古道,让人愁肠百结,无法释怀。这里已经发现的洞窟有735个,但是对普通游客仅开放10个!还有一些洞窟被冠名为特窟,若想一睹其风采,每个窟需另购门票,价格在RMB150-1500不等,一个窟讲解的时间也在2-3个小时。因为囊中已经羞涩,我原谅了自己的浅薄,加之时间不允许,就这样抛弃原本朝圣膜拜的初衷,理直气壮地混入那些到此一游,走马观花的人群。

这里实行统一的管理,必须跟着讲解员才能到窟内参观,我们20来个人跟着一个女讲解员走入一个个神秘的洞窟,因为这里终年见不到光,所以窟内总有一种诡异的气息,沉重得让人快要窒息。初见千佛壁画,我还是小小地惊叹了。在这里,既便是踩在脚下的方砖据说也有了1200多年的历史,这里除了地面,从墙角的最低处到洞窟的穹顶都密密麻麻地绘上了各种神态的佛像,那些保留了1300多年的壁画,色彩依旧那样艳丽,形象依旧栩栩如生,难以想象当年的画工,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如何完成今天的惊世之作。我们所参观的洞窟有得是开凿在隋朝时期,有的是上梁时代,有的是宋朝时期,多数是在盛唐时期,就画风和塑像而言,以盛唐时期的最为飘逸灵动和栩栩如生,并能看出其画风是禀承了吴道子的风格。据说当年的很多画工从长安和江南地区千里迢迢远赴西域,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这里,把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用在雕刻这暗无天日的大漠之窟了。

在这里,除了感受壁画的艺术之美,还能领略浓郁的佛家宗教气息。壁画生动地描绘了佛主释加牟尼出家和涅磐的过程,我从中第一次得知,过去佛,现在佛和将来佛之说。闭目凝神,我仿佛看见了当年佛主释迦牟尼讲学的壮观场面,仿佛听到了其可传千里的宏亮嗓音,仿佛看见了他的两个弟子,阿难和迦叶立其左右,一个仪态万方,一个老成持重。

印象最深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这里的藏经洞了,藏经洞从挖掘到被发现跨越了1000年的历史了。藏经洞的洞口是一面绘有壁画的墙,后被当时驻守莫高窟的王圆??道士无意发现,随即在洞内发现了大约5万多部经卷。藏经洞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谜。这个所谓的藏经洞,原本是唐代高僧洪辩的影窟,也就是陈设他的塑像的纪念堂。但是石窟为何被封闭呢?目前流传的有两个说法,一个是“避难说”,而另一个是“废弃说”。答案并不重要,而藏经洞自从1900年被无意发现以后的数年内,其洞内的文献瑰宝遭遇了空前的浩劫,这里成了来自美国,沙俄,日本的探险家们的乐园,他们用钱财收买了贪财的王道士,卷走了绝大多数的经典书卷,如今国内仅存少量不到30%的断章残卷。尽管说任何一种辉煌的文化都是世界性的,不管她是保留在大英博物馆还是敦煌博物院,都是智慧的古人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可是听到那样沧桑的故事,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我和敦煌的匆匆一面,就象是千里迢迢顺路去见一个暗恋多年又从未谋面的偶像,即使是靠近了,也只能须臾片刻,永远不可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一个人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到达那些著名的风景名胜,更不在于在那些景点学到多少知识。一个人旅行最大的意义在于你可以暂时离开现实的环境,为自己的生活打开短暂而又生动的另一维空间,在这样的空间内,你可以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可以还原最真实的自我,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要现在。

我感谢成就我新疆之行的朋友们,让我可以在环游新疆之后,就这么轻松地拜访了敦煌。从此,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我拥有了记忆而不再牵挂。

那片高天厚土,我曾来过。